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肥料工业论文--其他化学肥料论文

小麦秸秆基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页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概况第13-19页
     ·缓控释肥料的定义第13-14页
     ·国内外缓控释肥料的类型第14-15页
     ·缓控释肥料的评价方法第15-16页
     ·缓控释肥料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6-18页
     ·缓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8-19页
   ·高吸水树脂在农业中的应用第19-25页
     ·高吸水树脂的概念及特性第19-20页
     ·高吸水树脂在肥料缓释与复合技术中的应用第20-23页
     ·高吸水树脂在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第23-24页
     ·农业用高吸水树脂的发展方向第24-25页
   ·农作物秸秆资源第25-31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第25-26页
     ·农作物秸秆组分第26-29页
     ·农作物秸秆纤维改性研究第29-30页
     ·农作物秸秆基高吸水树脂第30-31页
   ·本学位论文选题指导思想第31-34页
 参考文献第34-42页
第二章 基于秸秆吸附性能的多功能缓释氮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2-62页
   ·引言第42-43页
   ·实验部分第43-46页
     ·主要原料和仪器第43页
     ·小麦秸秆预处理(PTWS)第43-44页
     ·PTWS-g-P(AA-co-AMPS)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第44页
     ·PTWS-g-P(AA-co-AMPS)高吸水树脂的表征和形貌观察第44页
     ·PTWS-g-P(AA-co-AMPS)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测定第44-45页
     ·PTWS-g-P(AA-co-AMPS)高吸水树脂对铵离子的吸附第45页
     ·多功能缓释氮肥(MSNF)的制备第45页
     ·MSNF在土壤中的缓释行为第45-46页
     ·MSNF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46页
     ·MSNF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PTWS-g-P(AA-co-AMPS)的表征和形貌观察第46-48页
     ·PTWS-g-P(AA-co-AMPS)高吸水树脂制备条件优化第48页
     ·PTWS含量对PTWS-g-P(AA-co-AMPS)高吸水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48-49页
     ·PTWS-g-P(AA-co-AMPS)吸附动力学第49-51页
     ·PTWS-g-P(AA-co-AMPS)吸附热力学第51-53页
     ·MSNF在土壤中的缓释性能第53-55页
     ·MSNF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55-56页
     ·MSNF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第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第三章 秸秆基两性高吸水树脂肥料缓释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62-81页
   ·引言第62-63页
   ·实验部分第63-66页
     ·主要原料和仪器第63页
     ·小麦秸秆预处理第63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第63-64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的表征和形貌观察第64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测定第64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离子高吸水树脂对NH_4~+和PO_4~(3-)的吸附第64-65页
     ·PTWS-g-P(AA-co-AM)/PDADMAC负载氮和磷后在土壤中的释放行为第65页
     ·PTWS-g-P(AA-co-AM)/PDADMAC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65-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5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离子高吸水树脂的表征和形貌观察第66-68页
     ·PDADMAC含量对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第68页
     ·pH对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第68-69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吸附动力学第69-71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吸附热力学第71-74页
     ·PTWS-g-P(AA-co-AM)/PDADMAC所负载肥料在土壤中的释放行为第74-75页
     ·PTWS-g-P(AA-co-AM)/PDADMAC两性高吸水树脂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第四章 基于秸秆和凹凸棒土包膜多功能缓释氮硼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81-96页
   ·引言第81-82页
   ·实验部分第82-85页
     ·主要原料和仪器第82页
     ·小麦秸秆的羧甲基化改性第82-83页
     ·CMWS-g-PAA/APT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第83页
     ·缓释氮硼肥(SNBF)的制备第83页
     ·CMWS-g-PAA/APT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3-84页
     ·CMWS-g-PAA/APT复合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测定第84页
     ·SNBF的养分含量测定第84页
     ·SNBF的形貌观察第84页
     ·SNBF在土壤中的缓释行为第84页
     ·SNBF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84-85页
   ·结果与讨论第85-92页
     ·SNBF的形貌及组成分析第85-86页
     ·CMWS-g-PAA/APT的表征第86-87页
     ·NNMBA用量对CMWS-g-PAA/APT吸水率的影响第87-88页
     ·APS用量对CMWS-g-PAA/APT吸水率的影响第88-89页
     ·CMWS用量对CMWS-g-PAA/APT吸水率的影响第89-90页
     ·APT用量对CMWS-g-PAA/APT吸水率的影响第90-91页
     ·SNBF在土壤中的缓释行为第91-92页
     ·SNBF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92页
   ·结论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五章 基于小麦秸秆双层包膜多功能缓释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96-116页
   ·引言第96-97页
   ·实验部分第97-100页
     ·主要原料和仪器第97页
     ·P(AA-co-NHMAAm)/WS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第97-98页
     ·WS/SA混合物的制备第98页
     ·缓释肥料(SRF)的制备第98页
     ·P(AA-co-NHMAAm)/WS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第98页
     ·P(AA-co-NHMAAm)/WS吸水率的测定第98-99页
     ·P(AA-co-NHAAm)/WS的降解行为考察第99页
     ·SRF中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第99页
     ·形态观察第99-100页
     ·SRF在土壤中的缓释性能测定第100页
     ·土壤最大持水率的测定第100页
   ·结果和讨论第100-111页
     ·P(AA-co-NHMAAm)/WS复合高吸水树脂的表征第100-102页
     ·NHMAAm的含量对P(AA-co-NHMAAm)/WS吸水率的影响第102-103页
     ·WS含量对P(AA-co-NHMAAm)/WS吸水率的影响第103-104页
     ·SRF的组成和表征第104-106页
     ·SRF在土壤中的缓释行为第106-109页
     ·SRF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第109页
     ·包膜层P(AA-co-NHMAAm)/WS的降解行为研究第109-111页
   ·结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第六章 秸秆基吸水保水包膜控释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16-136页
   ·引言第116-117页
   ·实验部分第117-120页
     ·主要原料和仪器第117页
     ·聚二羟甲脲磷酸钾(PDUP)的合成第117页
     ·聚(丙烯酸-co-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co-N-羟甲基丙烯胺酰胺)/小麦秸秆(P(AA-co-AMPS-co-NHMAAm)/WS)的制备第117-118页
     ·包膜控释肥料(CRF)的制备第118页
     ·样品的表征和测定第118页
     ·P(AA-co-AMPS-co-NHMAAm)/WS吸水率的测定第118-119页
     ·包膜CRF在土壤中的缓释行为第119页
     ·土壤最大持水率和保水性的测定第119页
     ·膜材料P(AA-co-AMPS-co-NHMAAm)/WS复合高吸水树脂的降解行为第119-120页
   ·结果与讨论第120-130页
     ·聚二羟甲脲磷酸钾的表征第120-121页
     ·P(AA-co-AMPS-co-NHMAAm)/WS的红外光谱和XRD表征第121-123页
     ·化学组成对P(AA-co-AMPS-co-NHMAAm)/WS吸水率的影响第123-126页
     ·包膜CRF的组成及特性第126页
     ·包膜CRF在土壤中的缓释性能第126-127页
     ·包膜CRF对土壤保水能力的影响第127-129页
     ·包膜层P(AA-co-AMPS-co-NHMAAm)/WS的降解性第129-130页
   ·结论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6页
全文总结第136-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金属氧化物阳极的纳米结构设计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