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太阳能发电的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太阳能发电的现状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策略 | 第18-29页 |
·并网控制策略的总体设计 | 第18-20页 |
·无差拍控制原理 | 第20-23页 |
·常用并网电流闭环控制方法 | 第20-21页 |
·无差拍控制原理 | 第21-23页 |
·预测算法 | 第23-24页 |
·PI控制原理 | 第24-27页 |
·数字锁相环技术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频隔离型并网逆变器主电路设计 | 第29-41页 |
·移相软开关电路原理及关键参数设计 | 第29-36页 |
·移相软开关电路原理 | 第29-33页 |
·开关元器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 第34页 |
·谐振元件的设计 | 第34-35页 |
·滤波电感的设计 | 第35-36页 |
·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关键参数设计 | 第36-40页 |
·后级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 第36-38页 |
·输出滤波器设计 | 第38-39页 |
·直流母线缓冲电容设计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频隔离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1-57页 |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1-50页 |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框图设计 | 第41-42页 |
·DSP最小系统设计 | 第42-44页 |
·电网电压及同步信号检测与调理 | 第44-45页 |
·输出电流检测及保护电路 | 第45-47页 |
·直流母线电压的检测及保护 | 第47页 |
·逆变器输入电流的检测 | 第47-48页 |
·逆变器输入电压的检测及过压欠压保护 | 第48-49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高频隔离型并网逆变器软件设计 | 第50-56页 |
·基于DSP并网控制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电网同步的实现 | 第52-53页 |
·PI控制子程序的软件实现 | 第53-54页 |
·SPWM波形的软件产生 | 第54-55页 |
·移相电路信号波形的产生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跟踪 | 第57-65页 |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特性 | 第57-59页 |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 第57-59页 |
·太阳能电池I-V特性曲线 | 第59页 |
·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 第59-64页 |
·扰动观察法 | 第60-62页 |
·电导增量法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 | 第65-73页 |
·孤岛效应的产生及危害 | 第65-66页 |
·孤岛效应常用的检测方法 | 第66-68页 |
·被动式孤岛检测与保护 | 第66-67页 |
·主动式孤岛检测与保护 | 第67-68页 |
·本文所采用的孤岛保护的检测方法 | 第68-72页 |
·过压欠压、过频欠频的被动检测方法 | 第69页 |
·主动频率偏移法(AFDPF) | 第69-71页 |
·主动移相法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3-90页 |
·实验平台和测试设备介绍 | 第73-78页 |
·前级移相软开关电路测试波形及分析 | 第78-80页 |
·后级逆变电路测试波形及分析 | 第80-83页 |
·后级逆变电路驱动波形 | 第80-81页 |
·并网电流波形测试 | 第81-83页 |
·MPPT工作模式下的逆变器输入电压与电流波形 | 第83-85页 |
·爬山法实验波形 | 第83-84页 |
·扰动观察法实验波形 | 第84页 |
·电导增量法实验波形 | 第84-85页 |
·孤岛保护实验 | 第85-86页 |
·被动孤岛保护实验 | 第85-86页 |
·主动孤岛保护实验 | 第86页 |
·其他保护实验 | 第86-88页 |
·过流保护实验 | 第86-87页 |
·逆变器输入电压过压欠压保护 | 第87页 |
·直流母线电压过压欠压保护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