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沂蒙地区红色旅游电子地图制作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沂蒙地区红色电子地图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沂蒙地区红色电子地图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有益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 第10页 |
·有益于的经济的发展 | 第10-11页 |
·有益于红色文化学习 | 第11页 |
·有益于信息的高速传播 | 第11页 |
·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沂蒙地区的历史地图分析 | 第13-20页 |
·沂蒙地区古代地图分析 | 第13-15页 |
·沂蒙地区近代地图分析 | 第15-16页 |
·沂蒙地区现代地图分析 | 第16-20页 |
·地图是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 | 第16-17页 |
·地图是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 | 第17-18页 |
·地图是地区文化传播的工具 | 第18页 |
·地图是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 | 第18-20页 |
3 沂蒙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 第20-25页 |
·突出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沂蒙精神 | 第21-22页 |
·鲜明的红色旅游特色 | 第22-24页 |
·红色资源数量丰富 | 第22-23页 |
·红色资源品质高 | 第23页 |
·红色资源与多种旅游资源共生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沂蒙地区红色旅游电子地图的功能与特点 | 第25-29页 |
·红色旅游电子地图特点分析 | 第25-27页 |
·专题性 | 第25页 |
·艺术性 | 第25-26页 |
·交互性 | 第26页 |
·超媒体集成性 | 第26页 |
·阅读查找人性化 | 第26页 |
·维护更新快、成本低 | 第26页 |
·存储量大携带方便 | 第26-27页 |
·红色旅游电子地图功能分析 | 第27-29页 |
·文化信息负载功能 | 第27页 |
·资料信息传输功能 | 第27-28页 |
·便携式查找功能 | 第28页 |
·编制地图认知功能 | 第28-29页 |
5 旅游电子地图的地图语言与图型设计 | 第29-48页 |
·旅游电子地图语言的概念 | 第29-30页 |
·旅游电子地图的符号与艺术设计 | 第30-41页 |
·图像符号 | 第30-35页 |
·色彩符号 | 第35-39页 |
·文字符号 | 第39-40页 |
·声音符号 | 第40-41页 |
·旅游电子地图的表示方法 | 第41-44页 |
·个体符号法 | 第41-42页 |
·线状符号法 | 第42页 |
·范围法 | 第42-43页 |
·动态符号法 | 第43-44页 |
·旅游电子地图的图型设计 | 第44-48页 |
·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 第45-46页 |
·图型的选择与设计 | 第46-48页 |
6 沂蒙地区红色旅游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 第48-61页 |
·旅游电子地图的地图图例的设计与地图标准化 | 第48-49页 |
·地图图例设计 | 第48-49页 |
·地图标准化 | 第49页 |
·旅游电子地图的视觉流程 | 第49-51页 |
·沂蒙红色旅游电子地图的具体制作与实践过程 | 第51-61页 |
·搜集资料与资料加工 | 第51页 |
·总体风格设计 | 第51-52页 |
·分镜头脚本(分页面)设计 | 第52-59页 |
·影像处理与编辑 | 第59-60页 |
·数据集成 | 第60页 |
·调试与发布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62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1页 |
·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