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龙头企业 | 第12页 |
| ·农户 | 第12-13页 |
| ·利益联结机制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 ·研究方案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2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2-23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 3 四川泡菜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现状分析 | 第25-46页 |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 ·利益联结机制的组织载体模式 | 第26-30页 |
| ·“公司+农户”模式 | 第26-27页 |
| ·“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 | 第27-28页 |
| ·“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 | 第28-29页 |
| ·“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 | 第29页 |
|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 | 第29-30页 |
| ·泡菜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类型 | 第30-37页 |
| ·买断式利益联结 | 第30-32页 |
| ·合同式利益联结 | 第32-34页 |
| ·合作式利益联结 | 第34-35页 |
| ·企业化利益联接 | 第35-37页 |
| ·利益联结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 ·松散型居多,紧密型少 | 第37-38页 |
| ·两者地位、信息不对称 | 第38-39页 |
| ·种植农户的违约率高 | 第39页 |
|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39-40页 |
| ·分配机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 ·几种利益联结机制类型的绩效比较 | 第41-46页 |
| ·比较因子的选择 | 第41页 |
| ·绩效比较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 ·绩效比较 | 第45-46页 |
| 4 种植农户参与泡菜加工龙头利益联结机制的意愿分析 | 第46-60页 |
| ·样本和数据说明 | 第46页 |
| ·利益联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4页 |
| ·农户年龄 | 第46-48页 |
| ·文化程度 | 第48-49页 |
| ·家庭人口规模 | 第49-50页 |
| ·家庭收入情况 | 第50页 |
| ·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 第50-51页 |
| ·市场价格影响 | 第51-52页 |
| ·原材料提供方式 | 第52页 |
| ·技术指导 | 第52-53页 |
| ·货款结算方式 | 第53-54页 |
| ·研究假设 | 第54-55页 |
| ·模型计量分析 | 第55-60页 |
| ·模型选择与建立 | 第55-56页 |
| ·变量定义 | 第56页 |
| ·计量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5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60-64页 |
| ·充分调动农户的合作意识 | 第60页 |
| ·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 第60-61页 |
| ·积极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 | 第61页 |
| ·提高泡菜种植农户的素质和履约能力 | 第61-62页 |
| ·推行严格的合同化管理 | 第62页 |
| ·必须加强风险基金制度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9页 |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9-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