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通勤出行行为的基础理论探索 | 第11-23页 |
·通勤的概念 | 第11-12页 |
·关于出行行为 | 第12-13页 |
·通勤出行行为特征 | 第13-18页 |
·国内外通勤相关理论研究内容与进展 | 第18-23页 |
·国外通勤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国内通勤相关理论研究内容与进展 | 第20-23页 |
3 绿道的起源与相关研究 | 第23-36页 |
·绿道的定义和发展 | 第23-25页 |
·国外绿道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绿道分类研究 | 第27页 |
·国内绿道研究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国外通勤相关绿道规划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 第30-33页 |
·国内通勤相关绿道规划设计总体状况分析 | 第33-36页 |
4 关于城市通勤绿道规划设计 | 第36-50页 |
·通勤绿道的概念 | 第36-37页 |
·通勤绿道的功能 | 第37-38页 |
·通勤绿道的选线 | 第38-39页 |
·通勤绿道的规划设计 | 第39-50页 |
·通勤绿道的规划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通勤绿道的规划设计 | 第40-50页 |
5 通勤出行与通勤绿道规划设计 | 第50-58页 |
·光华大道通勤出行行为调查 | 第50-55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建设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政府建设健康绿道的战略条件 | 第55-56页 |
·通勤者的自行车通勤专用道需求 | 第56页 |
·光华大道建设通勤绿道具有良好的场地条件 | 第56页 |
·满足通勤出行的自行车通勤绿道规划设计相关影响因素 | 第56-58页 |
·通勤距离与时耗的影响 | 第56页 |
·通勤绿道坡度的限制 | 第56-57页 |
·城市景观形象的展示 | 第57页 |
·与周边复杂环境的融合 | 第57-58页 |
6 基于通勤出行行为的城市通勤绿道设计探索——以成都市光华大道通勤绿道规划设计为例 | 第58-81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58-60页 |
·区位分析 | 第58页 |
·用地构成 | 第58-59页 |
·交通现状 | 第59-60页 |
·通勤绿道规划设计总体构思 | 第60-62页 |
·设计依据 | 第60页 |
·设计理念 | 第60-61页 |
·设计原则与目标 | 第61-62页 |
·景观表述 | 第62-65页 |
·场地特征 | 第62-63页 |
·植物特征 | 第63-64页 |
·人文特征 | 第64-65页 |
·建筑特征 | 第65页 |
·设计成果 | 第65-81页 |
·设计主题与平面图 | 第65-68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道路设计 | 第68-72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标识系统设计 | 第72-73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休息服务点规划设计 | 第73-76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 | 第76-78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植被规划 | 第78-80页 |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照明系统规划设计 | 第80-81页 |
7 结语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图 | 第89-105页 |
1 光华大道现状分析图 | 第89-90页 |
2 光华大道现状分析图 | 第90-91页 |
3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鱼凫光华段规划设计平面图 | 第91-92页 |
4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锦绣森邻段规划设计平面图 | 第92-93页 |
5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情系非遗段规划设计平面图 | 第93-94页 |
6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田园都市段规划设计平面图 | 第94-95页 |
7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鱼凫光华段鸟瞰效果图 | 第95-96页 |
8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锦绣森邻段鸟瞰效果图 | 第96-97页 |
9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情系非遗段鸟瞰效果图 | 第97-98页 |
10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田园都市段鸟瞰效果图 | 第98-99页 |
11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鱼凫光华段节点效果图 | 第99-100页 |
12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锦绣森邻段节点效果图 | 第100-101页 |
13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情系非遗段节点效果图 | 第101-102页 |
14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田园都市段节点效果图 | 第102-103页 |
15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与商业区、居住区节点的衔接处理模式 | 第103-104页 |
16 光华大道通勤绿道与周边开敞空间的衔接处理模式 | 第104-105页 |
附件 | 第105-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