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钢框架支撑抗侧力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 | 第12-13页 |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 | 第13-14页 |
·钢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 | 第14-15页 |
·现有钢框架支撑抗侧力体系的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新型不承受竖向荷载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提出 | 第16-17页 |
·新型不承受竖向荷载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构造 | 第17-18页 |
·新型不承受竖向荷载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新体系的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 | 第19-21页 |
·新型不承受竖向荷载的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新型不承受竖向荷载的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第2章 新型八字形钢框架支撑结构的设计 | 第21-37页 |
·新体系设计条件及设计方案简介 | 第21-22页 |
·设计条件 | 第21页 |
·设计方案简介 | 第21-22页 |
·各个构件的设计 | 第22-36页 |
·支撑的设计 | 第22-24页 |
·螺栓的设计 | 第24-26页 |
·支撑牛腿和钢梁牛腿的设计 | 第26-27页 |
·与支撑直接连接的钢梁的设计 | 第27-30页 |
·与支撑直接连接的钢柱的设计 | 第30-32页 |
·梁柱节点域的验算 | 第32-34页 |
·确定长圆螺栓孔的尺寸及支撑牛腿和钢梁之间的间隙 | 第34-35页 |
·加劲肋的设计 | 第35页 |
·连接的设计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新型八字形钢框架支撑结构的试验方案设计 | 第37-50页 |
·试验前的理论分析 | 第37-42页 |
·支撑的水平位移计算 | 第37页 |
·反算各个构件的承载力 | 第37-40页 |
·新体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 | 第40-42页 |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第42-46页 |
·柱脚的设计 | 第42-43页 |
·与钢柱连接的地梁的设计 | 第43-44页 |
·试验支架的设计 | 第44-46页 |
·钢梁牛腿和支撑牛腿接触面之间的处理 | 第46页 |
·试验方法的确定 | 第46-49页 |
·试验加载制度 | 第46-48页 |
·试验测点的布置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新型八字形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50-75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57页 |
·几何模型介绍 | 第50-51页 |
·材料特性介绍 | 第51-52页 |
·分析单元的选择 | 第52-53页 |
·划分网格 | 第53-54页 |
·定义接触对 | 第54-56页 |
·螺栓加预紧力 | 第56-57页 |
·新型八字形钢支撑结构工作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 第57-68页 |
·新体系单独在竖向荷载下的分析 | 第57-64页 |
·新体系单独在水平荷载下的分析 | 第64-68页 |
·新型八字形钢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68-73页 |
·加载制度 | 第68-69页 |
·内力及位移分析 | 第69-70页 |
·滞回曲线 | 第70-72页 |
·耗能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18 层新体系工程实例的有限元分析 | 第75-83页 |
·工程介绍 | 第75-76页 |
·分析思路 | 第76-78页 |
·18 层钢结构工程实例分析 | 第78-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