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负温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与微观结构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引言第10-11页
   ·混凝土冻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混凝土冻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分析第12-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国内外混凝土抗冻性评价方法第18-19页
   ·存在的问题第1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试验第20-26页
   ·试验原材料第20-22页
     ·水泥第20页
     ·骨料第20页
     ·外掺料第20-21页
     ·拌合水第21-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22页
   ·试验方法第22-24页
     ·抗压强度测试第22-23页
     ·X 射线衍射(XRD)第23页
     ·差热分析(DTA)第23页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第23-24页
   ·负温混凝土的养护条件第24页
   ·试验方案第24-26页
第三章 预养时间及不同温度制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26-37页
   ·预养时间及一次冻结制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26-29页
     ·预养时间和一次冻结制度对混凝土6d 强度的影响第26-27页
     ·预养时间和一次冻结制度对混凝土31d 强度的影响第27-29页
   ·预养时间及气冻气融循环制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29-31页
     ·预养时间和气冻气融循环制度对混凝土6d 强度的影响第29-30页
     ·预养时间和气冻气融循环制度对混凝土31d 强度的影响第30-31页
   ·预养时间及气冻水融循环制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31-34页
     ·预养时间和气冻水融循环制度对混凝土6d 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预养时间和气冻水融循环制度对混凝土31d 强度的影响第32-34页
   ·不同温度制度对混凝土转正温养护后强度增长的影响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不同温度制度下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第37-43页
   ·基于一般定义的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第37-39页
     ·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第37-38页
     ·基于一般定义不同温度制度的抗冻临界强度第38-39页
   ·基于成熟度法的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第39-41页
     ·基于成熟度法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的计算第39-40页
     ·基于成熟度法不同温度制度的抗冻临界强度第40-41页
   ·两种方法计算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结果的对比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混凝土的微观分析及负温水化过程假设第43-59页
   ·混凝土水化过程的X 射线衍射分析第43-49页
     ·水化过程中AFt 生成量X 射线衍射分析第46-47页
     ·水化过程中CH 生成量X 射线衍射分析第47页
     ·水化过程中C_3S 含量X 射线衍射分析第47-48页
     ·不同温度制度下混凝土X 射线衍射分析第48-49页
   ·水泥水化过程的DTA 分析第49-51页
   ·负温混凝土SEM 分析第51-55页
     ·水化过程的SEM 分析第51-54页
     ·不同温度制度下的SEM 分析第54-55页
   ·混凝土水化过程假设及负温水化过程的应用第55-57页
     ·混凝土水化过程假设第55-56页
     ·负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水化过程假设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骨料混凝土抗离析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憎水与引气对混凝土的改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