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8-15页 |
·深度报道的界定 | 第8-10页 |
·深度报道的研究传统 | 第10-11页 |
·新闻文体的研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和语料选取 | 第13-15页 |
第二章、中美深度报道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8页 |
·深度报道的起源 | 第15页 |
·美国深度报道的发展 | 第15-16页 |
·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三章、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的立场比较 | 第18-26页 |
·题材的比较 | 第18-20页 |
·普利策奖深度报道作品关注民众生活 | 第19页 |
·中国新闻奖深度报道作品关注国家政策 | 第19-20页 |
·正负面倾向的比较 | 第20-22页 |
·普利策奖的深度报道主要为负面倾向 | 第21页 |
·中国新闻奖的深度报道绝大多数为正面倾向 | 第21-22页 |
·获奖作品刊载媒体的比较 | 第22-26页 |
·普利策奖的深度报道刊载媒体分布相对均匀 | 第22-23页 |
·中国新闻奖的深度报道刊载媒体呈现梯度层级 | 第23-24页 |
·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由党报主导,市场化报刊严重缺位 | 第24-26页 |
第四章、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的语言和写作特点对比分析 | 第26-35页 |
·标题的比较 | 第26-28页 |
·中国新闻奖的深度报道标题“气势宏大” | 第26-27页 |
·普利策奖的深度报道标题“细致具体” | 第27-28页 |
·导语的比较 | 第28-30页 |
·消息来源的比较 | 第30-33页 |
·引语的比较 | 第33-35页 |
第五章、两奖深度报道异同的成因 | 第35-38页 |
·媒体生态环境的差异 | 第35-36页 |
·奖项的评选机制的差异 | 第36页 |
·深度报道的产生背景不同 | 第36-37页 |
·中美的思维方式不同 | 第37-38页 |
第六章、结论和启示 | 第38-41页 |
·研究结果 | 第38-39页 |
·对中国新闻奖的借鉴意义 | 第39页 |
·研究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