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 第12-16页 |
(一) 当前世界通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 | 第12-13页 |
1. 现收现付模式 | 第12页 |
2. 完全积累模式 | 第12页 |
3. 部分积累模式 | 第12-13页 |
(二) 我国企业补充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 第13-16页 |
二、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模式及保险基金具体运作方式的选择 | 第16-21页 |
(一)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模式的种类 | 第16-17页 |
1. 缴费确定型补充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简称DC型) | 第16页 |
2. 给付确定型补充计划(Defined Benefit,简称DB型) | 第16-17页 |
(二)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模式的具体选择 | 第17-19页 |
(三)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具体运作方式的选择 | 第19-21页 |
三、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21-28页 |
(一)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管理模式的整体框架 | 第21-22页 |
(二) 法人受托模式和理事会受托模式的比较 | 第22-26页 |
1. 法人受托模式 | 第22-25页 |
2. 理事会受托模式 | 第25-26页 |
(三) 法人受托模式与理事会受托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1. 理事会模式下年金计划参加者风险偏高 | 第26页 |
2. 理事会模式下理事风险过高 | 第26-27页 |
3. 不同形式的法人受托模式的比较 | 第27页 |
(四)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四、完善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保证 | 第28-32页 |
(一) 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和政策保证 | 第28-31页 |
1. 提高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立法层次 | 第28页 |
2. 政府承担起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监管职能 | 第28-29页 |
3. 尽快和全面建立与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29-31页 |
(二) 企业应当积极建立、健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 第31页 |
(三) 劳动者应当主动参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