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9-27页 |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 | 第19-23页 |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 病因病机 | 第23-24页 |
2 辨证分型 | 第24页 |
3 治法 | 第24-2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7-4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7-31页 |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诊断标准 | 第27-31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30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30页 |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排除标准 | 第30-31页 |
·剔除标准 | 第31页 |
·脱落标准 | 第3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1-36页 |
·随机和分组 | 第31页 |
·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对照组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观察组治疗方法 | 第32页 |
·急性加重病例处理方法 | 第32页 |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 第32-35页 |
·中医证候 | 第32-34页 |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 第34页 |
·肺动脉收缩压 | 第34页 |
·6分钟步行试验 | 第34页 |
·血常规 | 第34页 |
·肝肾功能指标 | 第34-35页 |
·疗效评价方法 | 第35页 |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35页 |
·临床疗效判定 | 第35页 |
·动脉血气 | 第35页 |
·肺动脉收缩压 | 第35页 |
·6分钟步行试验指标比较 | 第35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35页 |
·不良事件的观察 | 第35页 |
·安全性指标监测 | 第35页 |
·统计方法 | 第35-3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6-42页 |
·入组基线分析 | 第36-38页 |
·两组年龄分布 | 第36页 |
·两组性别分布 | 第36页 |
·两组病程分布 | 第36-37页 |
·两组病情程度分布 | 第37页 |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37页 |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第37页 |
·治疗前两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 第37-38页 |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比较 | 第38页 |
·治疗前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 第38页 |
·治疗后疗效分析 | 第38-40页 |
·治疗后两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 第38-39页 |
·治疗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 第39页 |
·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 第39页 |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I 土S) | 第39-40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40页 |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 第40页 |
·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 第40页 |
·不良事件 | 第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表 病例随机分配表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