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插图及附表目录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盲目跟风严重,只重其表而不得精髓 | 第14-15页 |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普遍较为粗糙,城市空间质量低下 | 第15页 |
·传统院落是中国古建筑精髓,意义深远却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及概念解析 | 第16-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21页 |
·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原型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院落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文献总结 | 第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实用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5-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8-44页 |
·原型理论于其它领域 | 第28-34页 |
·哲学领域——“原型”溯源 | 第28-29页 |
·人类学领域——“原型”意象的源头 | 第29-30页 |
·心理学领域——“原型”存在的原因 | 第30-31页 |
·文学领域——“原型”的发展与落地 | 第31-32页 |
·语言学——“原型范畴”的分支研究 | 第32-33页 |
·计算机相关领域——“原型——模型” | 第33-34页 |
·原型理论于建筑领域 | 第34-40页 |
·建筑“原型”溯源 | 第34-35页 |
·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 | 第35-36页 |
·朱文一建筑原型研究 | 第36-38页 |
·张毓峰建筑原型研究 | 第38-39页 |
·其它建筑原型研究 | 第39-40页 |
·其它相关理论 | 第40-42页 |
·结构主义理论 | 第40-41页 |
·生物学进化理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4页 |
3 建筑原型及研究方法建构 | 第44-64页 |
·建筑原型的相关概念解析 | 第44-47页 |
·建筑原型 | 第44-45页 |
·其它相关概念 | 第45-47页 |
·原型在建筑中的运作方式 | 第47-52页 |
·建筑自身的“存活” | 第48-49页 |
·建筑原型的“基因” | 第49-51页 |
·建筑原型的“进化” | 第51-52页 |
·建筑原型的研究方法建构 | 第52-63页 |
·建筑原型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52-54页 |
·建筑原型的静态研究 | 第54-58页 |
·建筑原型的动态研究 | 第58-63页 |
·本章小节 | 第63-64页 |
4 建筑原型的应用 | 第64-82页 |
·“原型”的辩证思维 | 第64-66页 |
·本质出发的思考角度 | 第64-65页 |
·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 第65-66页 |
·建筑创作和评论基础 | 第66页 |
·“原型”的建筑创作 | 第66-81页 |
·原型创作应用方向及思路 | 第66-69页 |
·引导项目方向的原型创作 | 第69-73页 |
·继承历史精神的原型创作 | 第73-76页 |
·坚持创新思路的原型创作 | 第76-81页 |
·“原型”的建筑评论 | 第81页 |
·原型的建筑评论视角 | 第81页 |
·原型的建筑评论方法 | 第81页 |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5 以院落为例的建筑原型研究 | 第82-128页 |
·历时性溯源研究 | 第82-89页 |
·“溯源”历史概述 | 第82-84页 |
·“溯源”静态研究 | 第84-85页 |
·“溯源”动态研究 | 第85-89页 |
·历时性发展研究 | 第89-96页 |
·“发展”历史概述 | 第89-93页 |
·“发展”静态研究 | 第93页 |
·“发展”动态研究 | 第93-96页 |
·共时性同原型异事物研究 | 第96-111页 |
·“边界”原型 | 第96-103页 |
·“轴线”亚原型 | 第103-107页 |
·“序列”亚原型 | 第107-111页 |
·共时性同事物异原型研究 | 第111-124页 |
·中国古今院落对比研究 | 第111-119页 |
·中西方古建筑对比研究 | 第119-124页 |
·本章小节 | 第124-128页 |
6 以院落为例的建筑原型应用 | 第128-144页 |
·“院落”原型的辩证思维 | 第128-131页 |
·院落原型研究结论 | 第128-129页 |
·院落原型创作要点 | 第129-131页 |
·“院落”原型的建筑创作 | 第131-138页 |
·继承历史精神的院落创作 | 第131-135页 |
·坚持创新思路的院落创作 | 第135-138页 |
·“院落”原型的建筑评论 | 第138-142页 |
·院落原型评论案例一 | 第138-141页 |
·院落原型评论案例二 | 第141-142页 |
·本章小节 | 第142-144页 |
7 结语 | 第144-148页 |
·主要结论 | 第144-145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45-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4页 |
附录 | 第15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