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广西水稻气候区划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农业气候区划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农业气候区划概念 | 第10页 |
| ·农业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1-17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 第11-12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 第12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与构成 | 第12-13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3-15页 |
| ·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 ·气象要素及水稻产量、面积数据资料的收集 | 第18页 |
| ·GIS基础平台的选用 | 第18-1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广西农业气候资源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 | 第21-55页 |
| ·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 | 第21-29页 |
| ·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 | 第21-22页 |
| ·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 第22-23页 |
| ·总产量的变化趋势 | 第23-24页 |
| ·水稻与粮食的播种面积对比变化趋势 | 第24-26页 |
| ·水稻与粮食的单位产量对比变化趋势 | 第26-27页 |
| ·水稻与粮食的总产量对比变化趋势 | 第27-29页 |
|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 | 第29-50页 |
| ·平均温度 | 第29-34页 |
| ·安全期天数 | 第34-35页 |
| ·积温 | 第35-38页 |
| ·降雨量 | 第38-43页 |
| ·日照时数 | 第43-48页 |
| ·气温日较差 | 第48-49页 |
| ·日均温≥10℃期间的日照时数 | 第49-50页 |
| ·水稻产量变化与气候要素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50-55页 |
| ·水稻产量资料处理 | 第51页 |
| ·水稻产量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 第51-55页 |
| ·早稻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 ·晚稻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 3 基于GIS的广西水稻气候区划 | 第55-69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55-57页 |
| ·农业气候数据的处理 | 第55页 |
| ·基础地理数据的处理 | 第55-57页 |
| ·水稻种植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 | 第57-59页 |
| ·农业气候要素空间推算模型的建立及推算 | 第59-66页 |
| ·农业气候要素空间建模方法 | 第59页 |
| ·细网格分析模型的建立及推算 | 第59-66页 |
| ·叠加分析与专题图制作 | 第66-67页 |
| ·广西水稻气候区划结果分析与评述 | 第67-69页 |
| ·晚熟双季稻适宜气候区 | 第67-68页 |
| ·中晚熟双季稻适宜气候区 | 第68页 |
| ·早中熟双季稻适宜气候区 | 第68-69页 |
| ·单季稻再生稻适宜气候区 | 第69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9-73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广西水稻生产发展趋势 | 第70页 |
| ·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 | 第70页 |
| ·水稻产量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 | 第70页 |
| ·广西水稻气象区划 | 第70-71页 |
| ·讨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