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东洞庭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基本概念 | 第15页 |
·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评价方法 | 第16-18页 |
·评价终点 | 第18-19页 |
·评价区域 | 第19页 |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9-20页 |
·加强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 | 第20页 |
·加强对生态风险评价的不确定分析 | 第20页 |
·加强不同研究尺度评价结果的衔接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遥感和 GIS 技术 | 第21-22页 |
·突变级数法 | 第22页 |
·景观格局分析法 | 第22-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准备 | 第26-3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6-29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6-29页 |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气象水文 | 第26-27页 |
·自然资源 | 第27-28页 |
·地形地貌 | 第28页 |
·生态灾害 | 第28-29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9页 |
·数据准备 | 第29-35页 |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5页 |
·遥感影像处理 | 第30-33页 |
·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第3章 东洞庭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5-43页 |
·风险源分析 | 第35-38页 |
·洪涝和干旱风险源的分析与度量 | 第35-36页 |
·水污染风险源的分析与度量 | 第36-38页 |
·社会经济风险源的分析与度量 | 第38页 |
·风险受体分析 | 第38-39页 |
·暴露与危害分析 | 第39页 |
·生态终点分析 | 第39-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突变级数模型的构建研究 | 第43-48页 |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 第43页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突变模型 | 第43-44页 |
·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44-45页 |
·利用归一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东洞庭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 第48-55页 |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48页 |
·评价分级标准的制定 | 第48-49页 |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第49-54页 |
·基于单个风险源的生态风险分析 | 第49-50页 |
·基于时空的生态风险综合分析 | 第50-52页 |
·基于景观的生态风险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