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 | 第18-31页 |
·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18-24页 |
·核磁共振现象 | 第18-19页 |
·弛豫和弛豫过程 | 第19-20页 |
·自由感应衰减及其信号检测 | 第20-21页 |
·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 | 第21-23页 |
·核磁共振相位检测 | 第23-24页 |
·磁共振弹性成像原理 | 第24-27页 |
·组织弹性检测 | 第24-26页 |
·弹性成像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研究方案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拟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 第28-30页 |
·剪切波激励装置的设计与精准控制 | 第29页 |
·快速三维磁共振弹性成像序列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剪切波激励装置的开发与性能评估 | 第31-41页 |
·剪切波激励装置框图 | 第31-32页 |
·剪切波信号源 | 第32-35页 |
·硬件模块 | 第32-33页 |
·软件模块 | 第33-35页 |
·剪切装置的性能评估 | 第35-40页 |
·超声方法 | 第36-38页 |
·磁共振弹性成像法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 3D 的快速磁共振弹性成像序列研究 | 第41-49页 |
·基于二维梯度回波的 MRE 成像序列 | 第41页 |
·三维梯度平面回波 MRE 成像序列 | 第41-45页 |
·3D GE-EPI 序列的原理及优势 | 第42-44页 |
·用于 MRE 成像的 3D GE-EPI 序列的设计 | 第44-45页 |
·两个序列的实验结果对比 | 第45-48页 |
·均质体模实验对比 | 第45-47页 |
·非均质体模实验对比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MRE 的体模实验研究 | 第49-58页 |
·体模实验平台 | 第49页 |
·背景相位的研究 | 第49-50页 |
·剪切波的传播与剪切弹性系数 | 第50-53页 |
·均质体模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非均质体模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振动幅度对图像的影响 | 第53-55页 |
·振动幅度对相位图的影响 | 第53页 |
·振动幅度对弹性图的影响 | 第53-55页 |
·剪切波动态传播过程 | 第55-56页 |
·剪切波频率对弹性图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