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插图清单 | 第10-13页 |
表格清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电动汽车的发展简史 | 第14-16页 |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 | 第20-28页 |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 第20-22页 |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第22-26页 |
·电机技术 | 第22-24页 |
·蓄电池技术 | 第24-25页 |
·电池管理系统 | 第25-26页 |
·车身及底盘轻量化技术 | 第26页 |
·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 | 第28-44页 |
·某中型传统客车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 | 第28页 |
·电动机参数匹配设计 | 第28-33页 |
·电动机峰值功率及额定功率的匹配 | 第29-32页 |
·电机最高转速n_(max)与额定转速n_额的选择 | 第32-33页 |
·电机额定电压的合理选择 | 第33页 |
·电池组参数匹配设计 | 第33-35页 |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 | 第35-42页 |
·传动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5-39页 |
·传动系传动速比设计 | 第39-40页 |
·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 | 第40-42页 |
·匹配结果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CRUISE的中型纯电动客车整车性能仿真 | 第44-62页 |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仿真方法分析 | 第44-45页 |
·后向仿真方法 | 第44-45页 |
·前向仿真方法 | 第45页 |
·纯电动汽车仿真软件现状与趋势 | 第45-46页 |
·AVL CRUISE仿真软件介绍 | 第46-48页 |
·整车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车辆模块 | 第48-49页 |
·动力总成部件建模 | 第49-56页 |
·电机模块建模 | 第50-51页 |
·锂离子电池组建模 | 第51-52页 |
·传动系建模 | 第52-55页 |
·制动器模块建模 | 第55-56页 |
·车轮模块建模 | 第56页 |
·驾驶室模块 | 第56-57页 |
·仿真分析研究 | 第57-61页 |
·循环工况的选择 | 第58页 |
·仿真过程 | 第58-5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中型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 | 第62-75页 |
·研究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的意义 | 第62-63页 |
·再生制动理论分析 | 第63-66页 |
·传统客车整车制动力分析 | 第63-64页 |
·想状况下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 | 第64-66页 |
·基于Ⅰ曲线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66-69页 |
·基于Ⅰ曲线的再生制动控制逻辑设计 | 第66-67页 |
·基于Ⅰ曲线的最佳感觉再生制动策略 | 第67-69页 |
·建立制动力分配模型 | 第69-72页 |
·制动强度计算模块 | 第70页 |
·电机最大回馈制动力计算模块 | 第70-71页 |
·制动力计算模块 | 第71页 |
·整车需求制动力计算模块 | 第71-72页 |
·需求制动力控制子模型 | 第72页 |
·再生制动模型仿真分析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5页 |
·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