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1 综述:ENU诱导小鼠突变的研究进展 | 第10-34页 |
·ENU和小鼠 | 第10-13页 |
·ENU及其诱变机制 | 第10-12页 |
·ENU物理化学性质简介 | 第10-11页 |
·ENU诱变的分子机制 | 第11-12页 |
·实验动物小鼠简介 | 第12-13页 |
·ENU诱变小鼠实验的历史背景 | 第13-17页 |
·功能基因组学的产生 | 第13-15页 |
·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克隆技术的应用 | 第15-17页 |
·ENU诱变小鼠实验的兴起 | 第17-20页 |
·当今ENU诱变小鼠实验的概况 | 第20-28页 |
·ENU诱变小鼠的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ENU诱导小鼠突变的突变率 | 第21-23页 |
·ENU诱变小鼠的变异的分布状态和范围 | 第23-24页 |
·ENU诱导小鼠突变的筛查方法 | 第24-27页 |
·突变体小鼠异常表型的筛查方法 | 第24-26页 |
·ENU诱变小鼠的分子变异的筛查方法 | 第26-27页 |
·ENU诱导的突变体小鼠文库的建立 | 第27-28页 |
·小鼠中的ENU诱变和基因敲除技术 | 第28-32页 |
·小鼠中的基因敲除技术 | 第28-29页 |
·ENU诱变技术同基因敲除的比较 | 第29-31页 |
·ENU诱变技术是小鼠基因敲除研究的重要补充 | 第31-32页 |
·展望 | 第32-34页 |
2 ENU诱导小鼠突变的研究 | 第34-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实验药品 | 第34页 |
·动物饲养环境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ENU处理C57BL/6J雄鼠 | 第35页 |
·繁殖突变小鼠G1代 | 第35页 |
·筛查可见的突变表型 | 第35页 |
·显性遗传表型的检测 | 第35页 |
·突变表型遗传模式的确定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42页 |
·ENU处理后雄鼠的生殖情况 | 第35-36页 |
·筛查G1代小鼠后获得的突变表型 | 第36-41页 |
·获得9种能够传代的G1代突变系小鼠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ENU诱变的注射剂量及小鼠品系的选择 | 第42页 |
·ENU诱变小鼠实验的异常表型的筛查方法 | 第42-43页 |
·ENU诱变小鼠实验的筛查工具 | 第43页 |
·ENU诱变实验的问题 | 第43-44页 |
·ENU诱变小鼠实验的优势 | 第44-45页 |
3 Kitl~(-2Bao)小鼠白斑突变基因的定位和鉴定 | 第45-61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7页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动物饲养条件 | 第45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5页 |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繁殖Kitl~(-2Bao)白斑突变小鼠的F2代 | 第47页 |
·提取F2代小鼠的DNA样本 | 第47页 |
·PCR扩增F2代DNA样本 | 第47-48页 |
·PCR产物电泳 | 第48页 |
·计算LOD值 | 第48-49页 |
·进一步精确定位 | 第49页 |
·准备Kitl~(-2Bao)白斑突变小鼠基因鉴定的实验材料 | 第49页 |
·设计并合成RT-PCR引物 | 第49页 |
·提取Kitl~(-2Bao)白斑突变小鼠的RNA | 第49-50页 |
·将上面提取的RNA逆转录成cDNA | 第50页 |
·PCR扩增Kitl基因 | 第50-51页 |
·将RT-PCR的产物电泳 | 第51页 |
·将RT-PCR的产物胶回收纯化并测序 | 第51-52页 |
·RT-PCR产物测序之后的序列比对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8页 |
·Kitl~(-2Bao)白斑突变小鼠的表型特征及遗传模式 | 第52-53页 |
·Kitl~(-2Bao)白斑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53-56页 |
·Kitl~(-2Bao)白斑突变基因的鉴定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克隆技术的应用 | 第58-59页 |
·Kitl~(-2Bao)白斑突变小鼠价值 | 第59-61页 |
4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