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肠道中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竹鼠简介 | 第12-13页 |
·外貌特征 | 第12页 |
·生物学分类 | 第12页 |
·饲养特点 | 第12-13页 |
·竹子简介 | 第13页 |
·纤维素 | 第13-15页 |
·性质 | 第14页 |
·生理作用 | 第14页 |
·纤维素降解中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纤维素酶 | 第15-18页 |
·纤维素酶的结构、降解机制和酶活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17页 |
·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纤维素厌氧降解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纤维素厌氧降解微生物的发展 | 第18页 |
·厌氧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纤维素酶系研究 | 第18-20页 |
·产纤维小体的微生物 | 第19-20页 |
·纤维小体的功能与结构 | 第20页 |
·厌氧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研究 | 第20-23页 |
·厌氧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的选育 | 第20-22页 |
·厌氧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菌种鉴定 | 第23-25页 |
·常规鉴定 | 第23-24页 |
·菌落形态观察 | 第23页 |
·革兰氏染色 | 第23页 |
·扫描电镜法 | 第23-24页 |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24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4-25页 |
·REP-PCR技术 | 第24-25页 |
·PCR-RFLP技术 | 第25页 |
·16SrDNA技术 | 第25页 |
·RAPD技术 | 第25页 |
·本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培养 | 第2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9页 |
·竹鼠的饲养方法 | 第27-28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8页 |
·初步探究实验 | 第28页 |
·初筛 | 第28页 |
·复筛 | 第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单菌落的保存 | 第31-32页 |
·采集样品 | 第31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32-38页 |
·各肠段含有厌氧纤维降解菌情况的研究 | 第32页 |
·初步筛选 | 第32-33页 |
·复筛(一) | 第33-34页 |
·复筛(二) | 第34-35页 |
·复筛(三) | 第35页 |
·复筛(四) | 第35-37页 |
·复筛(五)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生化试验 | 第38-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样品 | 第38页 |
·试验试剂配制及仪器 | 第38-39页 |
·革兰氏染色试剂 | 第38-39页 |
·酶活力的测定试剂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革兰氏染色 | 第39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革兰氏染色 | 第40-41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 | 第42-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样品 | 第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3页 |
·16SrDNA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3-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电泳图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测序结果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研究结果 | 第49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49-50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50页 |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