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1 绪论 | 第15-28页 |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政府一元化农业推广的弊端分析 | 第15-16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的优势分析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农户技术需求和采用行为的研究 | 第17-19页 |
·农业技术供给主体的研究 | 第19-21页 |
·农业技术供需互动和均衡问题 | 第21-22页 |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农业推广问题的研究 | 第22-23页 |
·本文提出基于超循环理论研究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机制的新思路 | 第23-24页 |
·本文基于河北省梨产业技术推广进行研究的主要依据 | 第2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8-3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农业推广组织与农业推广体系 | 第28页 |
·农业推广体制、运行机制与体系之间的互联互制关系 | 第28页 |
·农业推广体系与多元化新型农业推广体系(一主多元) | 第28-29页 |
·推广体制、运行机制、政策导向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 | 第29页 |
·理论基础 | 第29-38页 |
·农业技术的经济学分类和推广主体的最优选择 | 第29-31页 |
·农业推广框架理论 | 第31-34页 |
·农户行为产生和改变理论 | 第34-36页 |
·自组织理论 | 第36页 |
·超循环理论 | 第36-38页 |
3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演化进程分析与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 第38-50页 |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演化进程 | 第38-44页 |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 | 第38-39页 |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 第39-41页 |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效 | 第41-43页 |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国外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 | 第44-48页 |
·政府领导的农业推广组织体制 | 第45页 |
·政府和地方(或农民)合办(或协作)的农业推广组织体制 | 第45-47页 |
·民间领导的农业推广组织体制 | 第47-48页 |
·国外多元化农业推广体制对我们的启示及借鉴 | 第48-49页 |
·国外农业推广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 第48页 |
·国外农业推广体制对我们的借鉴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河北省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作用现状 | 第50-62页 |
·政府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0-52页 |
·政府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现状 | 第50-51页 |
·政府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2-54页 |
·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现状 | 第52-53页 |
·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4-57页 |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现状 | 第54-55页 |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7-6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推广的组织体系 | 第57-5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推广现状 | 第58-59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多元化推广组织在河北省梨产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现状及样本区域选择 | 第62-79页 |
·河北省梨产业发展现状 | 第62-67页 |
·河北省梨果产量远高于其它果品 | 第62-63页 |
·河北省梨生态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 第63-65页 |
·无公害种植面积显著提高,果品质量明显改善 | 第65-66页 |
·梨果出口创汇优势明显 | 第66-67页 |
·梨果业在林业产值中的贡献位居前列 | 第67页 |
·多元化推广组织在梨产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现状 | 第67-71页 |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体系 | 第68-69页 |
·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和培训体系 | 第69页 |
·龙头企业带动体系 | 第69-71页 |
·河北省梨产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3页 |
·梨产业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广能力弱 | 第71-72页 |
·梨采后商品化处理、包装、贮运标准化环节薄弱,品质品牌建设滞后 | 第72页 |
·病虫害依然较为严重,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 | 第72页 |
·生产组织化和市场销售的信息化程度不强 | 第72页 |
·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应对与应急机制尚未构建起来 | 第72-73页 |
·样本区域概况 | 第73-78页 |
·样本区域的选择依据 | 第73-74页 |
·调查数据获取 | 第74-76页 |
·调查农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描述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河北省梨产业技术推广中农户需求与供给意愿研究 | 第79-98页 |
·农户技术需求特点 | 第79-80页 |
·农户对技术需求相应分散 | 第79页 |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全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79页 |
·农户采纳新技术需要有配套的防范市场和自然风险的服务 | 第79-80页 |
·农业技术示范点建设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 第80页 |
·农业技术应用到农户的制约因素 | 第80-81页 |
·农技推广部门技术服务不足 | 第80-81页 |
·农业技术供给和需求不协调 | 第81页 |
·现行推广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 第81页 |
·梨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现状与原因剖析 | 第81-88页 |
·梨果新品种推广现状 | 第82-84页 |
·土肥水管理技术推广现状 | 第84-86页 |
·花果管理技术推广现状 | 第86-87页 |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现状 | 第87-88页 |
·梨果销售 | 第88-89页 |
·梨产业技术推广供需状况研究 | 第89-97页 |
·农户对梨产业技术需求意愿 | 第89-92页 |
·梨产业技术推广中农户技术供给意愿 | 第92-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7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推广组织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 第98-110页 |
·农户获取技术受不同组织的影响分析 | 第98-101页 |
·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决策依据 | 第98-99页 |
·农户接受技术讲座或培训情况 | 第99页 |
·农户喜欢的技术服务方式 | 第99-100页 |
·影响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要因素 | 第100页 |
·农户接受大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技术服务情况 | 第100-101页 |
·基于农户视角的推广组织服务绩效评价 | 第101-108页 |
·模型设定 | 第101页 |
·确定指标框架及各指标内涵描述 | 第101-103页 |
·构建评价模型分析 | 第103-106页 |
·推广组织服务绩效的模糊综合测评 | 第106-108页 |
·建立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建议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8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机制的构建 | 第110-124页 |
·运用超循环理论研究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机制的重要意义 | 第110-111页 |
·超循环理论基础 | 第111-113页 |
·反应循环 | 第111页 |
·催化循环 | 第111-112页 |
·超循环 | 第112-113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113-115页 |
·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 | 第113-114页 |
·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推广 | 第114页 |
·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农业推广 | 第114-115页 |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业推广 | 第115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超循环系统 | 第115-121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反应循环 | 第115-117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催化循环 | 第117-118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超循环 | 第118-121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中超循环主体职责及运行障碍 | 第121-122页 |
·政府 | 第121页 |
·农业高校或科研院所 | 第121页 |
·涉农企业 | 第121页 |
·农业科技中介机构 | 第121-122页 |
·合作组织 | 第122页 |
·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中超循环客体的职责及运行障碍 | 第122页 |
·科技成果本身 | 第122页 |
·自然生产资源 | 第122页 |
·生态环境 | 第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9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 | 第124-138页 |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案例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 | 第124-131页 |
·河北农业大学参与农业推广的优势 | 第124-125页 |
·河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模式的组织框架 | 第125-126页 |
·主要模式 | 第126-130页 |
·河北农业大学与其它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的建议 | 第130-131页 |
·以泊头东方果品公司为案例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 | 第131-137页 |
·泊头东方果品有限公司概况 | 第131-132页 |
·“专家+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技术推广协同模式运作程序 | 第132页 |
·“专家+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技术推广协同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132-134页 |
·“专家+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技术推广协同模式的效果评价 | 第134-136页 |
·“专家+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技术推广协同模式的建议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10 总结全文与讨论 | 第138-144页 |
·全文总结与发展对策 | 第138-143页 |
·全文总结 | 第138-141页 |
·发展对策 | 第141-143页 |
·讨论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1页 |
附录(一) | 第151-155页 |
附录(二) | 第155-158页 |
作者简介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