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增强林农法律意识研究--以遂川县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林农法律意识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7-8页 |
|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支撑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理论支撑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理论层面 | 第12页 |
| ·实践操作层面 | 第12-13页 |
| 第2章 遂川县林农法律意识调查实证分析 | 第13-23页 |
| ·调查概述 | 第13-15页 |
| ·调查地情况介绍 | 第13页 |
| ·调查问卷介绍 | 第13-14页 |
| ·调查基本情况简介 | 第14-15页 |
| ·遂川县林农法律意识现状及特点 | 第15-19页 |
| ·现状 | 第15-17页 |
| ·主要特点 | 第17-19页 |
| ·遂川县林农法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残缺性 | 第19页 |
|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矛盾和冲突 | 第19-20页 |
| ·重要法律常识及认知存在空白和盲点 | 第20-21页 |
| ·普法方法单一以及基层文化建设落后 | 第21页 |
|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林农法律意识教育 | 第23-29页 |
| ·开展法律意识教育的主要原则 | 第23-24页 |
| ·主体原则 | 第23页 |
| ·方向性原则 | 第23-24页 |
| ·相关性原则 | 第24页 |
| ·知行统一原则 | 第24页 |
| ·国外德育方法的借鉴 | 第24-26页 |
| ·分层次完成教育过程确立深层教育目标 | 第25页 |
| ·注重组织系统的完整性形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 第25-26页 |
| ·将感情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 第26页 |
|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吸收 | 第26-29页 |
| ·立足主体将法律意识教育融于林农的实际需求 | 第26-27页 |
| ·教育内容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 第27页 |
|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及现代技术 | 第27-28页 |
| ·发挥国家教育与农民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 | 第28-29页 |
| 第4章 遂川县林农法律意识教育建议 | 第29-37页 |
| ·创新工作方法理论实践相结合 | 第29页 |
| ·搭建遂川县林农法律意识教育的框架 | 第29-32页 |
| ·林农法律意识教育的主体 | 第29-30页 |
| ·林农法律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 ·法律意识教育环境建设 | 第31-32页 |
| ·遂川县林农法律意识教育方案 | 第32-37页 |
| ·方案1 趣味性法律知识类教育方案 | 第32-33页 |
| ·方案2 实践性服务生活类活动方案 | 第33-34页 |
| ·方案3 实用性案例教育类活动方案 | 第34-35页 |
| ·方案4 长期性隐性教育活动 | 第35-37页 |
| 第5章 结束语 | 第37-39页 |
| ·主要结论 | 第37-38页 |
| ·法律意识教育要注重林农的主体性 | 第37页 |
| ·法律意识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 | 第37页 |
| ·通过系统的法律意识教育增强林农法律意识 | 第37-38页 |
| ·法律意识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作 | 第38页 |
| ·研究展望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个人简介 | 第41-42页 |
| 导师简介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