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8页 |
·微波光子学 | 第10-11页 |
·光载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技术简介 | 第11-17页 |
·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ROF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 第12-14页 |
·ROF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光毫米波产生与传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30页 |
·基于强度调制器产生高频率毫米波 | 第18-21页 |
·基于相位调制器产生高频率毫米波 | 第21-22页 |
·波分复用光毫米波的产生 | 第22-23页 |
·正交频分复用毫米波信号的产生 | 第23-26页 |
·毫米波ROF系统与WDM-PON的无缝融合 | 第26-30页 |
·太赫兹波产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连续太赫兹源 | 第31-33页 |
·窄带太赫兹源 | 第33-3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37-38页 |
第二章 微波光子学中的微波/毫米波产生的基础理论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页 |
·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直接强度调制 | 第39-40页 |
·光外差调制 | 第40-44页 |
·光注入锁定 | 第41页 |
·光锁相环 | 第41-42页 |
·光注入相位锁定 | 第42-43页 |
·使用双波长激光器产生微波信号 | 第43-44页 |
·外部调制 | 第44-50页 |
·双边带调制 | 第46-47页 |
·单边带调制 | 第47-48页 |
·载波抑制调制 | 第48-49页 |
·奇数边带抑制调制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偏振不敏感波分复用毫米波的产生研究 | 第50-59页 |
·引言 | 第50页 |
·基本原理 | 第50-54页 |
·实验装置和结果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四倍频密集波分复用光毫米波的产生研究 | 第59-65页 |
·引言 | 第59页 |
·理论分析 | 第59-61页 |
·实验装置和结果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高频毫米波/太赫兹波产生技术探索研究 | 第65-69页 |
·引言 | 第65页 |
·基本原理 | 第65-66页 |
·实验装置及结果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光生毫米波在10-60GHZ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第69-83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10GHz传输视频信号的ROF演示系统 | 第70-71页 |
·40GHz ROF实验系统 | 第71-80页 |
·基于方案一的40GHz的ROF实验系统 | 第71-75页 |
·基于方案二的40GHz ROF实验系统 | 第75-77页 |
·基于方案三的40GHz ROF实验系统 | 第77-80页 |
·60GHz ROF系统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3-85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83-84页 |
·本论文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2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