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合同法定解除权概述 | 第14-20页 |
(一)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概念及性质 | 第14-15页 |
1.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概念 | 第14页 |
2.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性质 | 第14-15页 |
(二) 合同法定解除权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 第15-17页 |
1. 解除与无效 | 第16页 |
2. 解除与终止 | 第16-17页 |
3. 解除与撤销 | 第17页 |
(三)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公平价值追求 | 第17-20页 |
1. 合同法中公平价值概述 | 第17-18页 |
2. 法定解除权与公平价值实现 | 第18-20页 |
二、合同解除权发生的主要原因 | 第20-29页 |
(一) 履行迟延 | 第20-22页 |
1. 大陆法学国家的履行迟延 | 第20-21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的履行迟延 | 第21页 |
3. 我国的履行迟延 | 第21-22页 |
(二) 预期违约或拒绝履行 | 第22-24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的预期违约 | 第22-23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的拒绝履行 | 第23页 |
3. 《合同法》第94条第二项的性质认定 | 第23-24页 |
(三) 履行不能 | 第24-26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的履行不能 | 第24-25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的履行不能 | 第25-26页 |
3. 我国的履行不能 | 第26页 |
(四) 情势变更 | 第26-28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的情势变更 | 第27页 |
2. 我国的情势变更 | 第27-28页 |
(五) 不可抗力 | 第28-29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的不可抗力 | 第28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的不可抗力 | 第28页 |
3. 我国的不可抗力 | 第28-29页 |
三、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方式及法律效力 | 第29-35页 |
(一) 国外对合同法定解除权行使方式的认定 | 第29-31页 |
1. 以通知的方式行使法定解除权 | 第29-30页 |
2. 以诉讼的方式行使法定解除权 | 第30页 |
3. 无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自动解除 | 第30-31页 |
(二) 国外对合同法定解除权行使法律效力的认定 | 第31-32页 |
1.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 | 第31-32页 |
2.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 | 第32页 |
(三) 我国对合同法定解除权行使方式及法律效力的认定 | 第32-35页 |
1. 《合同法》关于法定解除权行使方式的规定 | 第32-33页 |
2. 我国对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的争议 | 第33-34页 |
3. 关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关系的认定 | 第34-35页 |
四、《合同法》规定的法定解除权的宏观分析及完善 | 第35-40页 |
(一) 《合同法》中法定解除权的原因分析及完善 | 第35-38页 |
1. 《合同法》中法定解除权的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2. 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定解除原因的思考 | 第37-38页 |
(二) 我国合同法定解除权行使程序的分析与完善 | 第38-39页 |
1. 合同法定解除权行使程序的分析 | 第38页 |
2. 建议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违约人在催告时有权指定一个明确的期限 | 第38-39页 |
(三) 我国合同法定解除权行使法律效果的分析及完善 | 第39-40页 |
1. 法定解除权行使法律效果的分析 | 第39页 |
2. 建议在《合同法》中确定损害赔偿以信赖利益为依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