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褒扬派 | 第8-9页 |
二、 贬斥派 | 第9-10页 |
三、 折中派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包世臣的生平与学术 | 第12-20页 |
一 包世臣的生平 | 第12-13页 |
二 包世臣的学术概述 | 第13-20页 |
第二章 包世臣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书学思想渊源 | 第20-36页 |
一 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 | 第20-23页 |
二 帖学的衰微与碑学的萌芽——金石学的介入 | 第23-29页 |
四 阮元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先导之功 | 第29-32页 |
五 游幕生涯为包世臣书学思想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32-36页 |
(一) 幕游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 第32-33页 |
(二) 幕游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向师友问学的机会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分析 | 第36-72页 |
一 包世臣书学思想中的技法论 | 第36-49页 |
(一) 关于笔法 | 第36-44页 |
(二) 关于字法和章法 | 第44-48页 |
(三) 关于墨法 | 第48-49页 |
二 包世臣书学思想中的书体论——包世臣对隶书的认识 | 第49-53页 |
(一) 关于隶书的起源 | 第50-51页 |
(二) 关于隶书、八分、真书之间的关系 | 第51-53页 |
三 包世臣书学思想中的品评论 | 第53-61页 |
(一) 关于“自唐迄明,书有门户者廿人”的品评观 | 第53-56页 |
(二) 关于“五品九等”说 | 第56-59页 |
(三) 关于书法品评中的“庶民意识”——对“火镰店”招牌的推崇 | 第59-61页 |
四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双重性 | 第61-72页 |
(一) 强烈的碑学意识 | 第62-64页 |
(二) 难舍的帖学情结 | 第64-72页 |
第四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 第72-80页 |
一 “包派”的形成 | 第72-75页 |
(一) 包派成员及其书法情况——以吴熙载为例 | 第72-74页 |
(二) 对包派地域现象的认识 | 第74-75页 |
二 对“包派”以外书家的影响 | 第75-80页 |
(一) 赵之谦 | 第76-78页 |
(二) 康有为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