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 一 刺人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 1 刺人参原植物形态 | 第10-11页 |
| 2 刺人参的生态分布 | 第11页 |
| 二 刺人参的人工栽培研究 | 第11-12页 |
| 1 无性繁殖 | 第11-12页 |
| 2 有性繁殖 | 第12页 |
| 三 刺人参的化学成分 | 第12-15页 |
| 1 皂苷类成分 | 第12-13页 |
| 2 挥发油类成分 | 第13页 |
| 3 黄酮类成分 | 第13-14页 |
| 4 甾体类成分 | 第14页 |
| 5 蒽醌类成分 | 第14页 |
| 6 木质素类 | 第14页 |
| 7 脂肪酸类成分 | 第14页 |
| 8 脂肪醇 | 第14-15页 |
| 9 游离氨基酸 | 第15页 |
| 10 微量元素 | 第15页 |
| 11 其他成分 | 第15页 |
| 四 刺人参的药理作用 | 第15-17页 |
| 1 抗菌作用 | 第15页 |
| 2 抗炎作用 | 第15-16页 |
| 3 增强体能及抗衰老作用 | 第16页 |
| 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6页 |
| 5 对血压的影响 | 第16页 |
| 6 解热镇痛作用 | 第16-17页 |
| 7 抗辐射作用 | 第17页 |
| 8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 第17页 |
| 五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 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7-21页 |
| 2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 | 第21-25页 |
| 六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 1 中药质量标准的定义和内容 | 第25页 |
| 2 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 | 第25-26页 |
| 3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 第26-28页 |
| 4 中药质量标准控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 | 第28-31页 |
| 5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七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 八 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62页 |
| 第一部分 刺人参改善睡眠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 第35-39页 |
| 一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 二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三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 第二部分 刺人参改善睡眠有效部位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 | 第39-53页 |
| 一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二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9-53页 |
| 第三部分 刺人参改善睡眠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 第53-62页 |
| 一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 二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53-62页 |
| 附图 | 第62-64页 |
| 讨论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