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多元共生的思想意蕴 | 第8-21页 |
第一节 牧歌挽歌是同一首歌 | 第8-12页 |
第二节 喜剧悲剧是同一幕剧 | 第12-16页 |
第三节 儒释道的存异和求同 | 第16-21页 |
第二章 形式意味及其艺术渊源 | 第21-36页 |
第一节 有意味的形式 | 第21-26页 |
第二节 民族传统的借鉴与融合 | 第26-30页 |
第三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营养及其延留 | 第30-36页 |
第三章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文学史价值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抒情人道主义者的文学自觉:在边缘寻找新的话语方式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纯粹文人的历史使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士大夫生存范式的书写:淡泊为人且淡泊为文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一、著作类 | 第44-45页 |
二、论文类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