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我国缺水形势严重 | 第11页 |
·水土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 第11-12页 |
·种植结构节水潜力甚大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虚拟水土资源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水资源安全的研究 | 第14页 |
·虚拟水、虚拟土以及虚拟水土资源贸易的研究 | 第14-15页 |
·水土资源安全与虚拟水土贸易关系研究 | 第15页 |
·基于虚拟水土贸易的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研究 | 第15页 |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贸易原则 | 第1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第16-23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 第16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常规趋势方法 | 第16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16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6-17页 |
·系统动力学方法 | 第17页 |
·多目标决策法 | 第17页 |
·研究方法总结 | 第17-18页 |
·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 第18页 |
·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资源承载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因子分析建模思想 | 第18-19页 |
·具体过程 | 第19-20页 |
·实例分析 | 第20-22页 |
·实例分析 | 第20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20-21页 |
·模型求解 | 第21-22页 |
·与其他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虚拟水、虚拟土以及虚拟水土资源贸易的研究 | 第23-28页 |
·虚拟水、虚拟土概念的提出与计算 | 第23-24页 |
·虚拟水资源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第23页 |
·虚拟土资源的产生与内涵 | 第23-24页 |
·虚拟水土研究的方法 | 第24-25页 |
·虚拟水土资源理论对现阶段水土资源平衡开发利用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创新水土资源研究视角,拓宽水土资源研究的领域 | 第25页 |
·促进水土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 第25页 |
·树立新型水土资源消费和管理理念 | 第25-26页 |
·提高虚拟水土进口国的水土资源安全性 | 第26页 |
·虚拟水、虚拟土资源与水土资源承载力和粮食安全的关系 | 第26-27页 |
·虚拟水、虚拟土资源与水、土资源承载力关系 | 第26页 |
·虚拟水、虚拟土资源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关系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虚拟水贸易的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研究 | 第28-34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及内涵 | 第28-29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 | 第28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内涵 | 第28-29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 第29页 |
·有效性原则 | 第29页 |
·公平性原则 | 第29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2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设置目标函数 | 第30页 |
·约束条件 | 第30-31页 |
·民勤县农业与水资源现状及相关数据 | 第31-33页 |
·民勤县农业与水资源现状 | 第31页 |
·相关数据及变量 | 第31页 |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基于虚拟水土资源贸易的区域农作物贸易规则的讨论 | 第34-39页 |
·我国粮食安全 | 第34页 |
·虚拟水土资源禀赋系数的定义与计算 | 第34-35页 |
·虚拟水土资源禀赋系数的定义及意义 | 第34页 |
·基于水土资源禀赋系数的农产品贸易的内涵 | 第34-35页 |
·虚拟水土资源禀赋系数的计算 | 第35页 |
·研究案例 | 第35-37页 |
·研究区域概况及相关数据 | 第35-36页 |
·虚拟水土资源禀赋系数的计算以及排序 | 第36页 |
·南北六省农业水土资源平衡系数计算 | 第36-37页 |
·农产品贸易原则及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原则的确立 | 第37页 |
·总结 | 第37-3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9-41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