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锥喇叭天线近场增益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论文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主要内容 | 第10页 |
·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口径面天线理论 | 第12-18页 |
·口径面天线 | 第12页 |
·喇叭天线 | 第12-15页 |
·喇叭天线的设计 | 第15-17页 |
·选用或设计作为激励喇叭的波导 | 第15页 |
·确定喇叭的最佳尺寸 | 第15-16页 |
·喇叭与波导的尺寸配合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近场测量和增益测量的研究 | 第18-26页 |
·口面天线场的区域划分 | 第18-19页 |
·天线近场测量的概念 | 第19页 |
·近场测量技术原理的研究 | 第19-20页 |
·近场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及修正的研究 | 第20-22页 |
·国内近场测量技术的研究 | 第22页 |
·增益测量 | 第22-25页 |
·增益的定义 | 第22页 |
·测量方法概述 | 第22-23页 |
·增益标准天线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电磁仿真软件 FEKO 简介 | 第26-40页 |
·软件背景介绍 | 第26页 |
·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典型应用 | 第27-29页 |
·算法基础 | 第29-35页 |
·电磁学算法 | 第29页 |
·积分方程方法 | 第29-35页 |
·FEKO 软件 | 第35-37页 |
·套装模块组成 | 第35页 |
·界面 | 第35-37页 |
·基于 FEKO 角锥喇叭天线的仿真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角锥喇叭天线近场增益的研究 | 第40-49页 |
·角锥喇叭天线近场增益的理论值计算 | 第40-42页 |
·角锥喇叭天线近场增益的仿真 | 第42-45页 |
·天线一仿真结果(BJ14 型天线) | 第42-43页 |
·天线二仿真结果(BJ22 型天线) | 第43页 |
·天线三仿真结果(BJ48 型天线) | 第43-44页 |
·天线四仿真结果(BJ70 型天线) | 第44页 |
·天线五仿真结果(BJ100 型天线) | 第44-45页 |
·角锥喇叭天线近场增益测量的实验 | 第45-48页 |
·系统组成和原理 | 第45-46页 |
·仪器选择 | 第46-48页 |
·理论值,仿真值和实验值三者的对比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 第49-57页 |
·术语和定义 | 第49页 |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 第49-50页 |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 第50-54页 |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第50-52页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第52-53页 |
·扩展不确定度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主要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如下: | 第54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不确定分量评估 | 第55-56页 |
·定向耦合器各端口连接处的失配 | 第55页 |
·定向耦合器插入损耗引入的不确定 | 第55页 |
·定向耦合器前向和反向耦合系数校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 第55页 |
·间距不确定 | 第55页 |
·功率测量不确定度 | 第55-56页 |
·标准场强探头测得的场强值的不确定度 | 第56页 |
·测量重复性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