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黑龙江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8页
 第一节 选题的思索第9-11页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11-1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简单界定第14-16页
  一、 合作、合作社与合作经济组织第14-15页
  二、 农民、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第15页
  三、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15页
  四、 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15-16页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第16页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探索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一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第18-21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第18-19页
  二、 列宁、斯大林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第19-20页
  四、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第20-21页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中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的理论第21-24页
  一、 交易费用理论第21页
  二、 产业组织理论第21-22页
  三、 制度理论第22-23页
  四、 产权理论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产生发展第25-32页
 第一节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历程简介第25-27页
  一、 解放前阶段第25页
  二、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阶段第25-26页
  三、 改革开放后阶段第26-27页
 第二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第27-28页
  一、 产生的原因第27-28页
  二、 发展的过程第28页
 第三节 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意义第28-31页
  一、 有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第28-29页
  二、 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29页
  三、 有助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第29-30页
  四、 有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发展现状第32-41页
 第一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主要组织形式第32-33页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第32页
  二、 农民专业协会第32-33页
 第二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主要发展模式第33-39页
  一、 农村能人带动型第33-34页
  二、 龙头企业领办型第34-36页
  三、 农技服务部门带动型第36-37页
  四、 政府主导模式第37-39页
 第三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运行机制第39-40页
  一、 组织的资金来源第39页
  二、 组织的组织机制第39页
  三、 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第39-40页
  四、 利益联结机制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经营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1-53页
 第一节 组织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方法第41-43页
  一、 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第41页
  二、 绩效评价的方法第41-43页
 第二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第43-48页
  一、 绩效测算第43-48页
 第三节 制约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经营绩效的因素第48-52页
  一、 组织的效率因素第48-49页
  二、 组织成员的素质因素第49-50页
  三、 外部环境因素第50-51页
  四、 生产集群因素第51页
  五、 思想认识因素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国内外新型农合组织发展经验启示第53-60页
 第一节 国内外农合组织的发展经验第53-57页
  一、 美国农合组织的发展介绍第53-54页
  二、 日本农合组织的发展介绍第54-56页
  三、 江苏省新型农合组织的发展经验第56-57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新型农合组织组织发展的启示第57-59页
  一、 国家各级政府应给与足够的重视第57-58页
  二、 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实行组织管理企业化第58页
  三、 适应市场变化,不断的进行调整、改革、创新第58页
  四、 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水平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发展战略第60-69页
 第一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的发展目标第60-61页
 第二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发展的原则第61-63页
  一、 自愿开放的原则第61页
  二、 社员经济参与的原则第61-62页
  三、 以经济为中心的原则第62页
  四、 政府有限参与原则第62页
  五、 循序渐进的原则第62-63页
 第三节 黑龙江省新型农合组织发展的对策第63-68页
  一、 从政府角度第63-65页
   (一)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第63-64页
   (二) 改革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加快规模经营第64-65页
   (三) 加强金融支持第65页
  二、 从新型农合组织角度第65-68页
   (一) 明确组织的发展思路第65-66页
   (二) 组织企业化第66-67页
   (三)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民工荒”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