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望峰金矿区花岗岩类及金成矿作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页 |
| ·取得的成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与区域构造 | 第14-15页 |
| ·地层 | 第15页 |
| ·岩浆岩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望峰金矿区花岗岩类研究 | 第17-31页 |
| ·岩体及样品特征 | 第17-18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 ·岩石地球化学 | 第19-21页 |
| ·主量元素 | 第20页 |
| ·微量及稀土元素 | 第20-21页 |
| ·锆石U-Pb定年与Ti含量温度计 | 第21-26页 |
| ·锆石U-Pb年龄 | 第21-23页 |
| ·锆石Ti含量温度计 | 第23-26页 |
| ·锆石Lu-Hf同位素 | 第26页 |
| ·讨论 | 第26-30页 |
| ·岩石成因类型 | 第26-27页 |
| ·源岩组成 | 第27-29页 |
| ·成岩构造环境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望峰金矿区含金剪切带与矿床地质特征 | 第31-42页 |
| ·含金剪切带的结构与变形特征 | 第31-33页 |
| ·含金剪切带的结构 | 第31页 |
| ·宏观构造要素及变形特征 | 第31-32页 |
| ·微观构造要素及变形特征 | 第32-33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3-40页 |
| ·矿体形态、分布及产状 | 第34-35页 |
| ·矿石特征 | 第35-39页 |
| ·自然金及黄铁矿探针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成矿流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 | 第42-48页 |
| ·样品特征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42-44页 |
| ·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 ·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 ·氦同位素组成 | 第45页 |
| ·氩同位素组成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氦、氩同位素组成异常 | 第46-47页 |
| ·氦、氩同位素组成所示成矿流体演化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相关问题讨论 | 第48-55页 |
| ·天山古生代洋陆转换及研究区构造演化 | 第48-49页 |
| ·望峰地区金成矿的特异性与成矿过程反演 | 第49-51页 |
| ·造山带组成及对成矿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望峰金矿区先期造山与后期成矿反演 | 第51页 |
| ·矿化前景推测 | 第51-54页 |
| ·存在问题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