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文献回顾 | 第10-15页 |
·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测度方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3-15页 |
·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单一指标法的局限 | 第15页 |
·指标选取的混乱 | 第15页 |
·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的多样性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理论构架 | 第18-30页 |
·工业化和城市化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工业化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连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三要素 | 第21-24页 |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内在联系 | 第24-27页 |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阶段性 | 第27-28页 |
·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 | 第28-30页 |
3 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 第30-36页 |
·对广东省工业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 第30-33页 |
·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 第30-33页 |
·对广东省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 第33页 |
·对广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 第33-36页 |
·城市化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 第33-34页 |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4 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6-48页 |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36-38页 |
·工业化和城市化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数据的说明 | 第37-38页 |
·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偏差及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发展模型的构建 | 第39-47页 |
·工业化、城市化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第39-40页 |
·VAR 模型的构建 | 第40-41页 |
·VAR(1)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 第41-42页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42页 |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 第42-44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4-45页 |
·预测方差分解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5 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及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 | 第48页 |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实现社会现代化 | 第48-49页 |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 第49页 |
·正确规划指导,协调区域发展差异 | 第49页 |
·加大全省城市交通及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增强各区域之间的凝聚力 | 第49-50页 |
·逐步变更户籍制度,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6 选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选题研究的不足 | 第51页 |
·选题研究的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