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1 绪论 | 第19-39页 |
·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技术概述 | 第19-22页 |
·电动汽车历史和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 | 第20-22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 | 第22-26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组成 | 第22-25页 |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动机 | 第22-23页 |
·功率变换器及相关技术 | 第23-24页 |
·电驱动系统的控制技术 | 第24-25页 |
·电动汽车对其电驱动系统的要求 | 第25-26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6-37页 |
·感应电动机效率优化控制技术 | 第26-31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研究热点及趋势 | 第29-31页 |
·感应电动机优化运行的动态响应控制策略 | 第31-35页 |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技术 | 第35-37页 |
·研究意义 | 第35页 |
·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第36-3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37-39页 |
2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基础 | 第39-49页 |
·电动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 第39-40页 |
·电动汽车的驱动力 | 第39页 |
·电动汽车的行驶阻力 | 第39-40页 |
·电动汽车的行驶方程式 | 第40页 |
·电动汽车典型工况分析 | 第40-42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功率流程及损耗 | 第42-45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功率流程 | 第42-43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损耗分析 | 第43-45页 |
·逆变器损耗分析 | 第43页 |
·感应电动机损耗分析 | 第43-45页 |
·基于 TMS320LF2407A的感应电机变频驱动实验系统 | 第45-48页 |
·TMS320LF2407A芯片简介 | 第46页 |
·MCK2407矢量控制实验系统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3 考虑铁损的电动汽车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 | 第49-73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考虑铁损的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 | 第50-57页 |
·感应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 | 第50-54页 |
·考虑铁损的感应电机物理模型 | 第50-51页 |
·电压方程 | 第51-52页 |
·磁链方程 | 第52-54页 |
·坐标变换 | 第54-55页 |
·考虑铁损的感应电动机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55-57页 |
·电压方程 | 第55-56页 |
·磁链方程 | 第56-57页 |
·铁心损耗对按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影响及其补偿研究 | 第57-62页 |
·考虑铁心损耗的矢量控制基本方程式 | 第57-60页 |
·铁心损耗对按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影响 | 第60-61页 |
·补偿方案 | 第61-62页 |
·仿真研究 | 第62-71页 |
·基于 S函数的考虑铁损的感应电动机模型 | 第62-65页 |
·仿真软件 MATLAB中的电机模型 | 第62-64页 |
·考虑铁损的感应电动机状态方程 | 第64-65页 |
·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65-67页 |
·仿真结果 | 第67-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4 电动汽车用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 第73-111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感应电动机效率优化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74-75页 |
·基于损耗模型的感应电动机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 第75-100页 |
·考虑铁损的感应电机简化等效电路 | 第75-76页 |
·感应电动机的损耗计算 | 第76-77页 |
·额定工作区内的最优磁通选取 | 第77-83页 |
·理论计算 | 第77-80页 |
·实验研究及分析 | 第80-83页 |
·感应电动机高速区的效率优化策略 | 第83-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3-84页 |
·感应电动机在高速区中的限制 | 第84-85页 |
·感应电动机高速区的最优磁链选取 | 第85-87页 |
·忽略定子电阻对最优磁通选取的影响分析 | 第87-89页 |
·实验研究 | 第89页 |
·基于 LMC的感应电动机效率优化控制实施相关问题分析 | 第89-100页 |
·感应电动机效率优化问题的表述及磁通限制 | 第89-91页 |
·电机参数变化对效率优化策略的影响 | 第91-98页 |
·感应电动机优化过程中的动态效率 | 第98-100页 |
·各种效率优化控制算法的对比研究 | 第100-109页 |
·最小定子电流控制 | 第101-104页 |
·基于搜索法的感应电动机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 第104-109页 |
·基本原理 | 第104-105页 |
·基于真有效值-直流芯片 MX536A的直流输入功率测量 | 第105-107页 |
·实验研究 | 第107-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5 电动汽车用感应电机快动态响应控制策略研究 | 第111-127页 |
·引言 | 第111-112页 |
·优化运行对感应电动机动态响应速度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基频以下快响应控制 | 第113-115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高速区的快响应控制策略 | 第115-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5-116页 |
·基于稳态分析的最大转矩输出算法 | 第116-118页 |
·基于动态过程分析的快速转矩响应控制策略 | 第118-121页 |
·仿真研究及分析 | 第121-124页 |
·实验研究 | 第124-125页 |
·小结 | 第125-127页 |
6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高效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 第127-148页 |
·引言 | 第127-128页 |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原理 | 第128-129页 |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模式及要求 | 第129-133页 |
·电动汽车的制动模式 | 第129-130页 |
·典型循环工况制动状态分析 | 第130-131页 |
·影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主要因素 | 第131-132页 |
·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132-133页 |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高效回收控制策略 | 第133-143页 |
·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电机的发电效率优化策略 | 第133-135页 |
·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策略 | 第135-143页 |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要求 | 第135-137页 |
·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 第137-139页 |
·电动汽车摩擦、电气制动力分配方案 | 第139-140页 |
·电动汽车仿真软件 ADVISOR的制动力分配方案 | 第140-141页 |
·电动汽车高效制动能量回收制动力分配方案 | 第141-143页 |
·仿真研究 | 第143-146页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143-144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44-146页 |
·小结 | 第146-14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获奖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 第165-1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7-168页 |
附录 | 第168-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