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黄体酮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3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章 黄体酮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评价方法学研究第15-27页
 1. 材料与仪器第15-16页
   ·材料第15页
   ·仪器第15-16页
 2. 实验方法第16-20页
   ·纳米粒的制备第16页
     ·水溶剂扩散法第16页
     ·熔融乳化法第16页
   ·纳米粒粒径测定第16页
   ·药物包封率测定第16-17页
     ·黄体酮含量测定方法第16-17页
     ·黄体酮脂质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测定第17页
   ·黄体酮纳米粒的药物体外释放第17-18页
     ·释放介质再分散法第17页
     ·扩散池法第17-18页
     ·透析袋法第18页
   ·扩散池法和透析袋法的药物扩散考察第18-20页
     ·扩散池中药物溶液的扩散考察第18-19页
     ·透析袋中药物悬液的扩散考察第19-2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0-26页
   ·黄体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确立第20页
   ·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第20-21页
   ·纳米粒药物体外释放手段的评价第21-26页
     ·释放介质再分散法第21-23页
     ·扩散池释放法第23-24页
     ·透析袋释放法第24-26页
 4. 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熔融乳化法制备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第27-40页
 1. 材料与仪器第27-28页
   ·材料第27页
   ·仪器第27-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第28-29页
     ·熔融乳化法第28页
     ·水溶剂扩散法第28-29页
   ·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粒径与Zeta电位测定第29页
   ·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第29页
     ·黄体酮的含量测定第29页
     ·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第29页
   ·PEG修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PEG-SA的含量测定第29-30页
   ·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释放研究第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39页
   ·熔融乳化法制备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第30-33页
   ·液态脂质的含量对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理化性质影响第33-35页
   ·药物含量对黄体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理化性质影响第35-36页
   ·PEG修饰的影响第36-39页
 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黄体酮纳米脂质载体的生物利用度研究第40-50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0页
   ·材料第40页
   ·仪器第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4页
   ·血浆中黄体酮含量测定方法第40-42页
     ·色谱条件第41页
     ·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配制第41页
     ·血浆样品预处理第41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1页
     ·测定方法第41-42页
     ·方法特异性第42页
     ·方法精密度第42页
     ·方法准确度第42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42-43页
   ·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43-44页
     ·实验动物造模第43页
     ·大鼠给药剂量的确定第43页
     ·给药制剂准备第43页
     ·动物给药第43-44页
     ·相对生物利用度第4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血浆中黄体酮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学第44-46页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44-45页
     ·方法特异性第45页
     ·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第45-46页
   ·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46-48页
 4. 小结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综述第55-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过“挥发”硅胶一锅法快速合成羟基多肽及其环肽类化合物
下一篇:利培酮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