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6页 |
一. 《吕氏春秋》及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6-12页 |
(一) 《吕氏春秋》其书及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二) 《吕氏春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8-12页 |
二. 《吕氏春秋》农时掌握中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12-18页 |
(一) “天常”与“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对“天”的认识和对遵循“农时”的强调 | 第12-15页 |
(二) “时至而作,渴(竭)时而止”与“事适于时者其功大”——农时掌握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15-18页 |
三. 《吕氏春秋》土地资源利用中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18-23页 |
(一) “地生财”与“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对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 第18-19页 |
(二) “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与“谨耕耨之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 第19-23页 |
四. 《吕氏春秋》生物资源利用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23-28页 |
(一) “竭泽而渔”与“焚薮而田”的后果——对生物资源与生态平衡的认识 | 第23-24页 |
(二) “以时禁发”与“德及禽兽”的意义——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24-28页 |
五. 《吕氏春秋》消费观中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28-32页 |
(一) “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对人类欲望合理性的认识 | 第28-30页 |
(二) “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可持续的消费观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