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研究--以英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3-27页 |
一、金融消费者的定义和权利 | 第13-19页 |
(一) 金融消费者的定义 | 第13-16页 |
(二) 金融消费者的权利 | 第16-19页 |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 金融异化理论 | 第19-21页 |
(二) 实质正义理论 | 第21-22页 |
(三) 金融伦理理论 | 第22-23页 |
三、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一) 混业经营的浪潮 | 第23-25页 |
(二) 司法救济的困境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模式 | 第27-41页 |
一、单一型 | 第27-33页 |
(一) 模式特征 | 第27页 |
(二) 代表性国家及其保护机构的设置 | 第27-33页 |
二、分权型 | 第33-35页 |
(一) 模式特征 | 第33页 |
(二) 代表性国家及其保护机构的设置 | 第33-35页 |
三、混合型 | 第35-39页 |
(一) 模式特征 | 第35-36页 |
(二) 代表性国家及其保护机构的设置 | 第36-39页 |
四、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置的规律 | 第39-41页 |
第三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职权及纠纷解决程序 | 第41-49页 |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职权配置的原则 | 第41-42页 |
(一) 独立性 | 第41-42页 |
(二) 效率性 | 第42页 |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职权 | 第42-44页 |
(一) 规章制定职权 | 第42-43页 |
(二) 投诉处理职权 | 第43页 |
(三) 处罚赔偿职权 | 第43-44页 |
(四) 消费者教育职权 | 第44页 |
三、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纠纷解决程序 | 第44-49页 |
(一) 英国 | 第45-46页 |
(二) 加拿大 | 第46-47页 |
(三) 澳大利亚 | 第47-48页 |
(四) 纠纷解决程序的共性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 第49-62页 |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之流弊 | 第49-54页 |
(一) 缺乏清晰明确的立法支持 | 第49-52页 |
(二) 缺乏统一有力的保护机构 | 第52-53页 |
(三) 缺乏便捷顺畅的纠纷解决程序 | 第53-54页 |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的困境 | 第54-56页 |
(一) 金融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冲动越来越强 | 第54-55页 |
(二) 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协调 | 第55-56页 |
三、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 第56-59页 |
(一) 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司 | 第56-58页 |
(二) 金融消费者保护司的职权 | 第58-59页 |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其他建议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