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弱化的税法规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资本弱化的概述 | 第11-19页 |
(一) 资本弱化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资本弱化与转移定价的比较 | 第12-14页 |
(三) 资本弱化的成因 | 第14-16页 |
(四) 资本弱化的影响 | 第16-19页 |
1、资本弱化对居民企业的影响 | 第16页 |
2、资本弱化对非居民股东的影响 | 第16-17页 |
3、资本弱化对东道国的影响 | 第17-19页 |
二、国际上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两种主要规则及利弊 | 第19-28页 |
(一) 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的两种主要规则 | 第19-27页 |
1、固定比例规则 | 第20-25页 |
2、正常交易规则 | 第25-27页 |
(二) 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利弊 | 第27-28页 |
三、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立法实践及缺陷 | 第28-36页 |
(一) 我国资本弱化的现状 | 第28页 |
(二) 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立法沿革 | 第28-29页 |
(三) 我国资本弱化税法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29-34页 |
1、基本规则:固定比例规则 | 第29-32页 |
2、例外规则:正常交易规则 | 第32-34页 |
(四) 我国固定比例规则的缺陷 | 第34-36页 |
1、关联方的认定标准过于严厉 | 第34页 |
2、债务资本的规定过于笼统 | 第34页 |
3、固定比例值较低 | 第34-35页 |
4、超额利息处理办法不合理 | 第35-36页 |
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构想 | 第36-41页 |
(一) 完善我国的固定比例规则 | 第36-38页 |
1、完善关联方的认定标准 | 第36-37页 |
2、细化债务资本的范围 | 第37页 |
3、确定合适的固定比例 | 第37-38页 |
4、完善超额利息的处理方法 | 第38页 |
(二) 引入申请鉴别制度 | 第38页 |
(三) 适时修订双边税收协定 | 第38页 |
(四) 健全税收征管制度 | 第38-41页 |
1、完善关联业务往来税务申报制度 | 第39页 |
2、加强各项反避税措施的搭配与协调 | 第39页 |
3、加强税务情报收集工作 | 第39-40页 |
4、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及人员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