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保护生物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0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8-28页 |
·珍稀濒危树种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促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 | 第23-26页 |
·格木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我国格木的天然分布及保护现状 | 第30-37页 |
·资料收集与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资料收集 | 第30页 |
·野外调查与采样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格木天然分布范围 | 第32-34页 |
·保护现状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广西大明山格木天然林种群结构与动态 | 第37-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8页 |
·样地设置 | 第38-39页 |
·调查方法 | 第39-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7页 |
·格木频度与密度分析 | 第42-46页 |
·格木种群结构分析 | 第46-49页 |
·格木种群生命表及其动态分析 | 第49-52页 |
·格木天然林下土壤种子库分析 | 第52-54页 |
·格木伐桩萌芽能力分析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广西大明山格木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 第59-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60页 |
·采样方法 | 第60页 |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 第60页 |
·数据处理分析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土壤层次间化学性质分析 | 第61-63页 |
·海拔间土壤性质分析 | 第63页 |
·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 | 第63-65页 |
·讨论 | 第65-69页 |
·格木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海拔梯度变化 | 第65-66页 |
·格木天然林土壤性质与格木种群的关系 | 第66-67页 |
·格木天然林土土壤性质与植被和干扰的关系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格木蛀梢害虫为害特点与空间格局 | 第69-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昆虫饲养与鉴定 | 第69页 |
·虫害调查 | 第69-7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0-78页 |
·格木蛀梢昆虫种类和为害特征 | 第70-71页 |
·广东试验林虫害发生率及感虫情况分析 | 第71-75页 |
·广西试验林虫害发生率及感虫情况分析 | 第75-76页 |
·格木人工林伐桩萌条虫害发生情况分析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81页 |
·荔枝异形小卷蛾发生特点与格木林分关系 | 第78-79页 |
·虫害对格木各种林分的影响 | 第79页 |
·格木种质资源保存与人工林管理建议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变异 | 第81-9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分布区调查与材料收集 | 第82页 |
·种实表型测定 | 第82-83页 |
·子代表型测定 | 第83页 |
·数据分析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6页 |
·种实表型变异 | 第84-89页 |
·格木天然种群子代苗期变异 | 第89-92页 |
·讨论 | 第92-96页 |
第七章 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6-10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98页 |
·试验材料 | 第97页 |
·试验方法 | 第97-98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98页 |
·结果分析 | 第98-104页 |
·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98-101页 |
·种群遗传结构 | 第101-103页 |
·种群间遗传关系 | 第103-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八章 格木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应用 | 第105-1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7页 |
·试验材料 | 第10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06-107页 |
·试验设计 | 第107页 |
·数据观测与处理 | 第10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1页 |
·广东肇庆试验点种质资源迁地保护效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广西凭祥迁地保护资源分析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1-120页 |
·结论 | 第111-114页 |
·天然种群分布与干扰 | 第111页 |
·种群结构与动态 | 第111-113页 |
·种群遗传变异 | 第113-114页 |
·种质资源迁地保护效果评价 | 第114页 |
·讨论 | 第114-117页 |
·种群片段化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干扰对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影响 | 第115页 |
·格木种群自然条件下的更新与自我维持分析 | 第115-116页 |
·格木濒危机制与保护策略分析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20页 |
·格木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理想对象 | 第117-118页 |
·格木重点研究领域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1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