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水土保持区划及其系统架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29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系统架构研究的由来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区划研究进展第11-16页
     ·国外区划研究概述第11-12页
     ·我国区划研究进展第12-16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发展及现状第16-25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启蒙阶段第16-17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起步阶段第17-18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全面发展阶段第18-19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现状第19-21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研究进展第21-25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存在的问题第25页
   ·水土保持区划及其系统架构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25-29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2 水土保持区划的性质与定位第29-35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概念第29-30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性质第30-31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定位及特点第31-32页
     ·区划的分类第31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定位第31-32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第32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发展趋势第32-35页
3 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第35-41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基础第35-39页
     ·地域分异规律第35-3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37页
     ·系统科学原理第37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37-38页
     ·水土资源的经营方式差异理论第38-39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第39-41页
4 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与区划方法第41-55页
   ·指标体系的意义第41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41-42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2-45页
     ·指标体系的构成第42-44页
     ·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的简化分析第44-45页
   ·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第45-55页
     ·数据标准化第46-48页
     ·主成分分析第48-50页
     ·聚类分析第50-53页
     ·空间叠置分析第53-55页
5 水土保持区划系统架构第55-69页
   ·水土保持区划系统架构的含义第55-56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研究系统第56-60页
     ·水土保持区划控制层要素第56-58页
     ·水土保持区划结构层要素第58-59页
     ·水土保持区划方法层要素第59-60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框架系统第60-64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第60-61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体系的建立第61-64页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应用系统第64-69页
     ·政策层第64-65页
     ·水土保持区划与其他相关区划(分区)的关系第65-67页
     ·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第67-69页
6 实例——山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研究第69-99页
   ·山西省概况第69-76页
     ·地质地貌第69-71页
     ·气候第71页
     ·土壤与植被第71页
     ·水土流失第71-73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73-74页
     ·山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历史第74-76页
   ·山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第76-99页
     ·区划单元的确定第77页
     ·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7-78页
     ·区划指标的分析与量化第78-81页
     ·数据来源第81-82页
     ·数据的标准化第82页
     ·主成分分析第82-86页
     ·聚类分析第86-89页
     ·空间叠置分析第89页
     ·区划结果第89-93页
     ·分区概述第93-96页
     ·山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在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系统架构中的位置第96-99页
7 结论及建议第99-101页
   ·结论第99-100页
   ·建议第100页
   ·本文创新点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第105-121页
个人简介第121-122页
导师简介第122-124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甲基硅次乙炔基硅烷固化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IMS的多媒体会议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