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工程热力学论文

正逆耦合循环系统及利用LNG冷能的低CO2排放动力系统开拓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29页
     ·正逆耦合热力循环系统研究概况第14-22页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低CO_2排放动力循环系统发展概况第22-29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正逆耦合循环基本耦合方式研究及系统集成原则第31-49页
   ·概述第31页
   ·氨水工质串联型正逆耦合循环第31-41页
     ·基本循环流程及分析第31-34页
     ·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第34-41页
   1.透平进气温度t_4敏感性分析第34-36页
   2.透平进气压力p_4敏感性分析第36-38页
   3.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t_(15)敏感性分析第38-39页
   4.冷却水温度t_c敏感性分析第39-41页
   ·氨水工质串联型与并联型正逆耦合循环比较分析第41-47页
   ·正逆耦合循环系统集成原则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变浓度氨水工质正逆耦合循环研究第49-77页
   ·概述第49页
   ·变浓度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第49-63页
     ·基本循环流程及分析第49-53页
     ·分流比敏感性分析第53-56页
     ·与分供系统比较第56-59页
     ·与联供系统比较第59-63页
   ·燃气一氨水蒸汽联合循环第63-69页
       ·系统简介第64页
     ·联合系统系统模拟计算及比较分析第64-69页
   ·变浓度氨水工质正逆耦合循环内压力能和热能的回收第69-76页
       ·中温中压能量回收利用方案第69-73页
   1.对外热源能量的回收利用第70-71页
   2.方案一——中温中压能量直接转换为动力输出第71页
   3.方案二——中温中压能量间接转换为动力输出第71-72页
   4.方案三——中温中压能量间接转换为制冷输出第72-73页
     ·方案的模拟计算及比较分析第73-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利用LNG冷能的低CO_2排放动力系统研究第77-113页
   ·循环概述第78-81页
   ·模拟计算及比较分析第81-100页
   ·COOLCEP-S循环内主要换热装置节点温差敏感性分析第100-111页
     ·节点温差变化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第100-108页
     ·节点温差变化对循环经济性的影响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结论第113-115页
   ·研究结果第113-114页
   ·创新点第114-115页
附录1.氨水工质正逆耦合循环评价准则第115-117页
附录2.引射器简介第117-118页
附录3.燃气透平叶片冷却模型第118-120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33-135页
博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LA的仿真框架的设计、实现与应用
下一篇:苎麻纤维质生长规律及酶解糖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