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物研究现状 | 第12-3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 ·大气气溶胶概述 | 第12-13页 |
| ·气溶胶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3-16页 |
| ·大气气溶胶中烃类有机物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分布 | 第16-18页 |
|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通过大气的交换过程 | 第18-19页 |
| ·大气颗粒物中烃类污染物及其危害 | 第19-25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25-3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 ·创新点 | 第25-26页 |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 第26-32页 |
|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第32-55页 |
| ·研究地点的概况 | 第32-36页 |
| ·采样地点位置 | 第32页 |
| ·北京区域地理环境 | 第32-33页 |
| ·北京的气候特征 | 第33-34页 |
| ·北京的能源结构 | 第34-35页 |
| ·北京的大气污染状况 | 第35-36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36-40页 |
| ·采样方法 | 第36-39页 |
| ·采样频率与时间 | 第39页 |
| ·采样后样品的保存 | 第39-40页 |
| ·样品的前处理与分析 | 第40-4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0-42页 |
|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42-43页 |
| ·样品的定性分析方法 | 第43-46页 |
| ·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46-49页 |
| ·实验数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检验) | 第49-50页 |
| ·大气气溶胶样品分析整体实验流程 | 第50-55页 |
| 第三章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 第55-85页 |
| ·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n-alkane)的观测分析 | 第55-65页 |
| ·2006-2007 年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特征 | 第55-58页 |
| ·雾、霾、晴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特征 | 第58-61页 |
| ·2007 年春节北京大气细粒子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及污染特征 | 第61-62页 |
| ·2007 年8 月北京机动车限行期间大气细粒子中正构烷烃浓度与分布特征 | 第62-65页 |
| ·北京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观测分析 | 第65-85页 |
| ·2006-2007 年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组成和分布特征 | 第65-69页 |
| ·雾、霾、晴天气条件下大气细粒子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 第69-73页 |
| ·2007 年春节北京大气细粒子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污染特征 | 第73-79页 |
| ·2007 年8 月北京机动车限行期间大气细粒子中多环芳烃浓度与分布特征 | 第79-85页 |
| 第四章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来源初探 | 第85-104页 |
| ·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 | 第85-92页 |
| ·多环芳烃的天然来源 | 第85-86页 |
| ·多环芳烃的人为来源 | 第86页 |
| ·多环芳烃的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分布 | 第86-87页 |
| ·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 第87-92页 |
| ·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来源 | 第92-104页 |
| ·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主碳峰 | 第92-96页 |
| ·限车调源前、后各碳数正构烷烃浓度变化 | 第96-97页 |
| ·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 | 第97-99页 |
| ·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Wax(植物蜡含量)值 | 第99-10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 ·分析方法 | 第104页 |
| ·分析结果 | 第104-105页 |
| ·工作展望 | 第105-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9页 |
| 发表文章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