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框架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框架 | 第12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3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13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3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评价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及评价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及评价 | 第16-18页 |
3 腐败的相关概念 | 第18-27页 |
·腐败的定义 | 第18-20页 |
·古今中外文献与学者对腐败的定义 | 第18-19页 |
·本文对腐败的定义 | 第19-20页 |
·腐败产生的原因 | 第20-25页 |
·腐败产生的一般原因 | 第20-22页 |
·当代中国腐败产生的特殊原因 | 第22-25页 |
·腐败的危害 | 第25-27页 |
·腐败在政治领域的危害性 | 第25页 |
·腐败在经济领域的危害性 | 第25-26页 |
·腐败在社会领域的危害性 | 第26-27页 |
4 我国的腐败与反腐败状况 | 第27-53页 |
·我国当前的腐败状况 | 第27-34页 |
·腐败状况概述 | 第27-31页 |
·腐败特征归纳 | 第31-34页 |
·我国的反腐败状况 | 第34-53页 |
·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 | 第35-45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实践 | 第45-53页 |
5 国(境)外预防腐败的经验成果 | 第53-73页 |
·美国预防腐败的经验成果 | 第53-57页 |
·廉政法律 | 第53-55页 |
·廉政制度 | 第55-57页 |
·高新技术 | 第57页 |
·瑞典预防腐败的经验成果 | 第57-62页 |
·廉政法治 | 第58-59页 |
·廉政监督体系 | 第59-61页 |
·社会道德体系 | 第61页 |
·社会福利制度 | 第61-62页 |
·新加坡预防腐败的经验成果 | 第62-67页 |
·廉政法治 | 第62-63页 |
·廉洁教育 | 第63-64页 |
·廉政制度 | 第64-66页 |
·廉政监督体系 | 第66-67页 |
·香港预防腐败的经验成果 | 第67-73页 |
·廉政法律 | 第67-68页 |
·廉政机构 | 第68-71页 |
·廉政制度 | 第71页 |
·新闻传媒监督 | 第71-73页 |
6 我国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 第73-108页 |
·两大理念建设——民主与法治 | 第73-82页 |
·民主建设 | 第73-77页 |
·法治建设 | 第77-82页 |
·“连锁五环”体系建设 | 第82-108页 |
·第一环:人性建设环节 | 第82-85页 |
·第二环:制度建设环节 | 第85-96页 |
·第三环:机构建设环节 | 第96-99页 |
·第四环:文化建设环节 | 第99-103页 |
·第五环:监督机制建设环节 | 第103-108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108-109页 |
·研究结论 | 第108页 |
·展望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附录 | 第117-119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7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