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雕塑论文--雕塑技法论文

我国微雕艺术的现状与传承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微雕的历史沿革第8-12页
 一、微雕概述第8-9页
 二、微雕的起源和发展第9-12页
第二章 微雕的种类与现状第12-33页
 第一节 象牙微雕第12-18页
  一、早期的象牙微雕第12-13页
  二、精美的盛唐象牙微雕和最初的象牙球第13页
  三、奇人辈出的清代微雕第13-16页
   (一)、"鬼工"杜士元第14-15页
   (二)、"南于北吴"第15-16页
  四、当代象牙微雕现状第16-18页
  五、象牙雕刻技法第18页
 第二节 玉石、陶瓷和金石微雕第18-26页
  一、玉石微雕第18-21页
   (一)、玉石微雕的源流第18-19页
   (二)、当代玉石微雕的现状第19-20页
   (三)、玉石微雕的技法第20-21页
  二、陶瓷微雕第21-23页
   (一)、瓷圣何朝宗第21页
   (二)、当代陶瓷微雕的现状第21-22页
   (三)、陶瓷平面微雕的选材及技法第22-23页
  三、金石微雕第23-26页
   (一)、金石微雕的起源第23页
   (二)、金石微雕第三代传人——朱云青第23-24页
   (三)、金石微雕第四代传人——包英志第24-26页
 第三节 竹木、果核和葫芦微雕第26-31页
  一、竹木微雕第26-28页
   (一)、竹木微雕的源流第26-27页
   (二)、竹木微雕的现状第27-28页
   (三)、竹木微雕的技法第28页
  二、果核微雕第28-30页
   (一)、果核微雕的源流第28-29页
   (二)、果核微雕的现状第29-30页
   (三)、果核微雕的技法第30页
  三、葫芦微雕第30-31页
   (一)、葫芦微雕的源流第30页
   (二)、葫芦微雕的现状第30-31页
 第四节 毛发和景观微雕第31-33页
  一、毛发微雕第31页
  二、景观微雕第31-33页
第三章 微雕的流派与传承第33-42页
 第一节 微雕的流派与传承第33-39页
  一、吴派微雕第33-35页
   (一)、风格典雅第33页
   (二)、刀具独特第33-34页
   (三)、指功特异第34页
   (四)、强调呼吸第34页
   (五)、选材务精第34页
   (六)、心勿旁顾第34-35页
  二、于派微雕第35-36页
  三、冯派微雕第36-37页
  四、翁氏"象牙球"第37-38页
  五、"殷氏罗汉"第38页
  六、阮氏刻葫芦第38-39页
  七、艺术大师傅抱石的微雕第39页
 第二节 微雕传承的困境与出路第39-42页
  一、微雕传承的困境第39-40页
  二、微雕出路探索第40-42页
   (一)、大力宣传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第40页
   (二)、保护、扶植优秀的民间艺术传人第40页
   (三)、博采众长,提高艺术水平第40-41页
   (四)、加强民间艺术理论研究和系统保护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书籍设计的民族化表现
下一篇:不和谐音符奏出的美妙乐章--从生平,诗论和诗歌看济慈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