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粉刷层对混凝土灾后性能影响研究 | 第16-31页 |
·引言 | 第16页 |
·试件制作与试验参数 | 第16-17页 |
·试件高温作用模拟与控制 | 第17-19页 |
·升降温制度与监测 | 第17-18页 |
·试件升温现象 | 第18页 |
·试件冷却后颜色及表面状况描述 | 第18-19页 |
·红外热像技术(IRT)在高温后混凝土损伤探测中的应用 | 第19-25页 |
·红外检测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红外热成像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红外热成像的主要方法 | 第21页 |
·高温损伤后混凝土红外检测原理 | 第21-22页 |
·红外热像检测装置与办法 | 第22页 |
·红外热像检测现象 | 第22-23页 |
·红外热像检测结果与回归分析 | 第23-25页 |
·试件高温后抗压强度试验 | 第25-29页 |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25页 |
·加载现象 | 第25-26页 |
·试验结果与回归分析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高温后带粉刷层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性能非线性分析 | 第31-59页 |
·引言 | 第31页 |
·热-结构耦合场分析在ANSYS 中的实现 | 第31-43页 |
·耦合场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31-34页 |
·传热模型 | 第34-40页 |
·热-结构耦合场分析算例 | 第40-43页 |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温度场模拟分析 | 第43-49页 |
·基本假定 | 第43页 |
·材料热工性能 | 第43-46页 |
·FEM 模型的建立与加载求解 | 第46-47页 |
·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47-49页 |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性能模拟分析 | 第49-57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9-52页 |
·实常数及材料属性 | 第52-55页 |
·FEM 模型的转换及约束条件 | 第55页 |
·加载方式及求解方法 | 第55-57页 |
·抗压性能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高温后带粉刷层RC 柱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第59-79页 |
·引言 | 第59页 |
·温度场程序验证 | 第59-65页 |
·问题描述 | 第59-60页 |
·基本假定 | 第60-61页 |
·材料热工性能 | 第61-62页 |
·单元及热边界条件 | 第62-63页 |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带粉刷层试件温度场分析 | 第65-69页 |
·基本假定 | 第65页 |
·单元及热边界条件 | 第65-66页 |
·带粉刷层试件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结果精度分析 | 第69页 |
·高温后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程序验证 | 第69-75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 第69-70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0-72页 |
·FEM 模型的转换及求解 | 第72-74页 |
·不带粉刷层钢筋混凝土柱高温后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结果 | 第74-75页 |
·带粉刷层钢筋混凝土柱高温后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第75-78页 |
·FEM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75-76页 |
·带粉刷层钢筋混凝土柱高温后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结果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9-83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1页 |
·粉刷层对混凝土灾后性能影响试验研究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性能数值模拟主要结论 | 第80页 |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柱非线性全过程分析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