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2页 |
1 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历史回溯 | 第12-20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 第12-16页 |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 第12-14页 |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 第14-16页 |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 | 第16页 |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研究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2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说"的基本问题分析 | 第20-34页 |
·"三个来源"与其他类型来源的关系:"三个来源"的非限定性 | 第20-22页 |
·其他来源说的合理性和理论局限 | 第22-25页 |
·"一个来源说"的学理特征和利弊权衡 | 第22-24页 |
·"多个来源说"的学理特征和利弊权衡 | 第24-25页 |
·"三个来源"的核心地位分析 | 第25-33页 |
·三个来源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对应关系 | 第25-29页 |
·三个来源的其他几个重要特征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马克思主义来源体系的一种"同心圈层"式初步整合 | 第34-39页 |
·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同心圈层"结构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几点初步思考 | 第39-44页 |
·"来源"的科学性和非科学性的区分 | 第39-40页 |
·"来源"的实体性内容和非实体性内容的辩证分析 | 第40-41页 |
·注重"来源"考察中的纵横分析 | 第41-42页 |
·研究"来源"的两种方法:宏观和微观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