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约束混凝土的特点 | 第9-11页 |
| ·普通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 第9-10页 |
| ·约束混凝土的作用及特点 | 第10-11页 |
| ·约束混凝土的发展和研究 | 第11-13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研究背景及概念 | 第13-16页 |
| ·梁上开洞的研究背景及区域约束混凝土在其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 第20-27页 |
| ·普通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 | 第20-22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 第22-27页 |
| ·几种约束混凝土典型本构模型 | 第22-23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研究选用的本构模型 | 第23-27页 |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弹塑性分析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27-41页 |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27-29页 |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 第29-30页 |
| ·单元类型及其联结 | 第30页 |
| ·钢筋混凝土单元 | 第30页 |
| ·单元之间的联结 | 第30页 |
| ·材料属性 | 第30-34页 |
| ·混凝土 | 第30-33页 |
| ·钢筋 | 第33-34页 |
| ·材料非线性问题求解 | 第34-39页 |
|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增量法和迭代法 | 第34-37页 |
| ·平衡迭代的收敛标准 | 第37-38页 |
| ·非线性求解的平衡迭代过程 | 第38-39页 |
| ·模型破坏的定义和时间步大小 | 第39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区域约束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及理论分析 | 第41-72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41-50页 |
| ·试验模型 | 第41-43页 |
| ·试验数据 | 第43页 |
| ·ANSYS软件分析结果 | 第43-50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 | 第50-59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受力性能参数 | 第50-52页 |
| ·结合《规范》采用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 ·按Saatcioglu及Kent-Park组合模型推导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53-56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抗弯承载力计算 | 第56-59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梁延性及刚度分析 | 第59-64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延性 | 第60-61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刚度 | 第61-64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 第64-68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 | 第64-65页 |
| ·约束箍筋作用机理及约束指标 | 第65-68页 |
| ·受弯性能影响因素 | 第68-72页 |
| ·抗弯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68-69页 |
| ·构件延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9-72页 |
| 第五章 区域约束混凝土在梁上开洞的应用 | 第72-86页 |
| ·分析模型概况 | 第72-73页 |
| ·ANSYS软件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73-79页 |
| ·分析过程 | 第73-74页 |
| ·分析结果 | 第74-77页 |
| ·区域约束混凝土对开洞梁的作用 | 第77-79页 |
| ·开洞梁的工作性能和破坏形态 | 第79-81页 |
| ·开洞梁的工作性能 | 第79-80页 |
| ·开洞梁的破坏形态 | 第80-81页 |
| ·开洞梁的受弯和受剪承载力 | 第81-84页 |
| ·受弯承载力 | 第81-82页 |
| ·受剪承载力 | 第82-83页 |
| ·理论计算值和ANSYS计算值的比较 | 第83-84页 |
| ·开洞梁的设计建议 | 第84-8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