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护城河“水”生态景观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护城河“水”生态景观研究的可行性 | 第10-11页 |
·护城河“水”生态景观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护城河“水”生态景观研究的代表性 | 第11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城墙、护城河 | 第11-12页 |
·生态景观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主要框架 | 第16-18页 |
2 西安城墙与护城河功能、地位的历史演变 | 第18-22页 |
·城墙与护城河在古代城市发展中的功能 | 第18-20页 |
·传统的防御设施 | 第18-19页 |
·其他辅助职能 | 第19-20页 |
·城墙与护城河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功能 | 第20页 |
·城墙与护城河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定位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西安护城河现状及分析 | 第22-33页 |
·基本状况 | 第22-23页 |
·概况简介 | 第22页 |
·外形轮廓 | 第22-23页 |
·断面及构造 | 第23页 |
·环境建设 | 第23页 |
·生态问题 | 第23-28页 |
·生态环境质量差 | 第23-26页 |
·沿岸景观不协调 | 第26-27页 |
·自然和人文结合欠佳 | 第27-28页 |
·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场地分析 | 第28-29页 |
·生态环境分析 | 第29页 |
·沿岸景观分析 | 第29-30页 |
·人群活动行为分析 | 第30-31页 |
·交通分析 | 第31页 |
·安全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西安护城河生态景观研究 | 第33-37页 |
·护城河生态景观的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缘起和发展 | 第33页 |
·衰落与修缮 | 第33-34页 |
·重生与改造 | 第34页 |
·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34-35页 |
·完整性原则 | 第35页 |
·连续性原则 | 第35页 |
·简约性原则 | 第35页 |
·护城河滨水区生态功能定位 | 第35-36页 |
·内城重要的生态调节枢纽 | 第35-36页 |
·城市景观优化的核心要素 | 第36页 |
·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西安护城河生态景观规划构想 | 第37-49页 |
·水体生态工程修复 | 第37-41页 |
·水质保护生态工程 | 第37-39页 |
·“水生态”的存在价值 | 第39页 |
·“水”生态系统构建 | 第39-41页 |
·景观优化 | 第41-48页 |
·精简绿化植被 | 第41-43页 |
·优化亲水设施 | 第43-45页 |
·增设景观照明 | 第45页 |
·恢复河道通航 | 第45-46页 |
·修建水景亮点 | 第46-47页 |
·重塑外形轮廓 | 第47-48页 |
·生态教育和文化展示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护城河生态景观借鉴实例 | 第49-53页 |
·韩国首尔清溪川 | 第49-50页 |
·复原工程概况 | 第49页 |
·城市景观近水环境设计 | 第49-50页 |
·济南护城河 | 第50-51页 |
·通航工程概况 | 第50页 |
·景观规划设计 | 第50-51页 |
·苏州南护城河 | 第51页 |
·风貌保护区南门段概况 | 第51页 |
·景观规划设计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7 结语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3页 |
·启示 | 第53-55页 |
·生态景观学特征 | 第53页 |
·景观设计手法 | 第53页 |
·城市河道发展趋势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