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深1井区营一段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10-11页 |
三、主要工作量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地层评价 | 第14-24页 |
·钻遇地层情况 | 第14-15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5-22页 |
·营一段的划分依据及特征 | 第15-17页 |
·气层组的划分依据及特征 | 第17-18页 |
·旋回的划分依据及特征 | 第18-19页 |
·期次的划分依据及特征 | 第19-21页 |
·韵律的划分依据及特征 | 第21-22页 |
·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 | 第22页 |
·典型地层剖面描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岩性特征 | 第24-51页 |
·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 | 第24-26页 |
·火山岩化学成分特征 | 第24页 |
·火山岩常量元素相关性 | 第24-25页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页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26页 |
·火山熔岩类 | 第26-30页 |
·酸性熔岩类 | 第26-29页 |
·中性熔岩类 | 第29-30页 |
·火山碎屑岩类 | 第30-40页 |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 第30页 |
·火山碎屑岩的种属及其特征 | 第30-40页 |
·典型井火山岩岩性特征描述 | 第40-50页 |
·徐深1-2 井岩性特征 | 第40-47页 |
·徐深1-3 井岩性特征 | 第47-48页 |
·徐深1-4 井岩性特征 | 第48-49页 |
·徐深1 井岩性特征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岩相特征 | 第51-58页 |
·岩相类型 | 第51-54页 |
·爆发相 | 第51-52页 |
·喷溢相 | 第52页 |
·火山通道相 | 第52-53页 |
·侵出相 | 第53-54页 |
·火山-沉积岩相 | 第54页 |
·单井火山岩岩相特征分析 | 第54-57页 |
·徐深1-2 井岩相特征 | 第54-55页 |
·徐深1-3 井岩相特征 | 第55-56页 |
·徐深1-4 井岩相特征 | 第56-57页 |
·徐深1 井岩相特征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类型研究 | 第58-82页 |
·成岩作用 | 第58-70页 |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 第58-70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70-81页 |
·储集空间类型的划分 | 第70-71页 |
·储集空间类型描述 | 第71-77页 |
·不同岩石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孔缝组合类型 | 第77-79页 |
·单井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类型分析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 第82-102页 |
·火山岩储层常规物性特征与评价 | 第82-90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 第82-84页 |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研究 | 第84-88页 |
·岩相与物性的关系研究 | 第88-90页 |
·微观孔隙研究 | 第90-101页 |
·对压汞曲线的研究 | 第90-93页 |
·对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 | 第93-98页 |
·对孔隙分布图的研究 | 第98-99页 |
·对核磁T2 谱检测的研究 | 第99-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储层综合评价 | 第102-105页 |
·火山岩储层岩相评价 | 第102页 |
·火山岩储层岩性评价 | 第102-105页 |
结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详细摘要 | 第111-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