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9页 |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 第14-15页 |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基础 | 第15-16页 |
·配合力 | 第15页 |
·遗传力 | 第15页 |
·遗传方差 | 第15-16页 |
·基因效应 | 第16页 |
·大豆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 | 第16-21页 |
·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6-19页 |
·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遗传的研究 | 第19-21页 |
·大豆光合能力的遗传研究 | 第21页 |
·大豆数量性状间相关 | 第21-24页 |
·产量与其他数量性状间相关 | 第21-23页 |
·品质与其他数量性状相关 | 第23-24页 |
·大豆表观光合作用的研究 | 第24-28页 |
·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 | 第25-26页 |
·大豆叶片对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 第26-28页 |
·作物光合速率的遗传控制 | 第2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测试内容和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 第30-34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30页 |
·遗传力估算 | 第30-31页 |
·遗传效应估算 | 第31页 |
·遗传相关分析 | 第31页 |
·联合尺度检验 | 第31-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7页 |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表观光合作用的配合力分析 | 第34-40页 |
·R3 期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34-36页 |
·R5 期光合参数的配合力分析 | 第36-37页 |
·R6 期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37-40页 |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表观光合作用的遗传力估计 | 第40-41页 |
·R3 期大豆叶片光合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 第40页 |
·R5 期大豆叶片表观光合作用的遗传力分析 | 第40-41页 |
·R6 期大豆叶片光合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 第41页 |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表观光合作用的基因遗传方差分析 | 第41-44页 |
·R3 期大豆叶片光合参数的基因遗传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R5 期大豆叶片表观光合作用的基因遗传方差分析 | 第42-43页 |
·R6 期大豆叶片光合参数的基因遗传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表观光合作用及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44-50页 |
·R3 期大豆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R5 期大豆表观光合作用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R6 期大豆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R3 期大豆叶片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R5 期不同光合速率大豆品种Pn 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模型检验 | 第50-57页 |
·R3 期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模型检验 | 第50-53页 |
·R5 期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模型检验 | 第53-57页 |
4 讨论 | 第57-61页 |
·关于大豆表观光合作用的遗传基础分析 | 第57-58页 |
·大豆表观光合作用遗传性质 | 第57-58页 |
·大豆表观光合作用的基因作用方式 | 第58页 |
·大豆表观光合作用的配合力 | 第58页 |
·大豆表观光合作用的遗传力和选择效果 | 第58页 |
·关于大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遗传基础分析 | 第58-59页 |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表观光合作用及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 | 第59-60页 |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检验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