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云导风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进展、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云导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 第15-32页 |
·选择示踪云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15-16页 |
·TCFM导风方法的介绍 | 第16-18页 |
·最大相关系数导风方法的介绍 | 第18-23页 |
·红外亮温相关系数法 | 第18-19页 |
·模块搜索与匹配 | 第19-23页 |
·傅立叶相位分析导风方法的介绍 | 第23-27页 |
·亚像素尺度位移概念 | 第23-24页 |
·二维傅立叶相位导风方法的介绍 | 第24-27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应用于导风系统 | 第27-29页 |
·风矢的计算及显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示踪云高度指定 | 第32-44页 |
·示踪云高度指定方法概述 | 第32-34页 |
·本系统采用的示踪云高度指定方法 | 第34-39页 |
·依照大气标准廓线进行云高的初判 | 第34-36页 |
·根据中层云的灰度统计分析指定云高 | 第36-39页 |
·示踪云高度指定中的问题 | 第39页 |
·NCEP资料指定云迹风高度的方法 | 第39-43页 |
·云地分离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风场质量控制 | 第44-51页 |
·质量控制介绍 | 第44-45页 |
·风场随时间变化的质量控制 | 第45-46页 |
·高度调整法的质量控制 | 第46-50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TCFM导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第51-69页 |
·系统流程 | 第51页 |
·图像产品格式及处理 | 第51-53页 |
·等经纬度投影资料格式 | 第51-53页 |
·麦卡托投影资料格式 | 第53页 |
·软件开发环境及流程图 | 第53-56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53-55页 |
·本系统处理流程图 | 第55-56页 |
·软件操作和功能说明 | 第56-66页 |
·系统设置与数据预处理 | 第56-57页 |
·读入文件与类型选择 | 第57-62页 |
·图像处理 | 第62-63页 |
·云块追踪和风矢计算 | 第63-66页 |
·本系统导风结果的比较 | 第66-68页 |
·本系统导风结果与国家卫星中心导风结果的比较 | 第66-67页 |
·本系统导风结果与数值预报的比较 | 第67-68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TCFM导风方法在台风路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第69-77页 |
·台风的结构特点与天气 | 第69-71页 |
·台风的结构 | 第69-70页 |
·台风的天气 | 第70-71页 |
·云迹风应用于台风路径分析试验 | 第71-76页 |
·资料来源 | 第71页 |
·0509号麦莎台风中心及其路径分析 | 第71-76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