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生命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国外生命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2、国内生命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3、生命教育概念及内涵 | 第17-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生命教育现状研究:以高淳县实验小学为例 | 第19-31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19-21页 |
1、调查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调查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3、调查研究的总体目标 | 第20页 |
4、调查研究的原则 | 第20页 |
5、调查研究的工具 | 第20页 |
6、调查研究的过程 | 第20-21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31页 |
1、问卷调查结果 | 第21-26页 |
2、对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第26-28页 |
3、小学生命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4、调查结论:小学生命教育呼唤良好的生态环境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生命教育的生态学取向 | 第31-41页 |
一、生命教育的几种理论取向 | 第31-33页 |
1、哲学取向 | 第31-32页 |
2、生理学取向 | 第32页 |
3、宗教学取向 | 第32-33页 |
二、生命教育的生态学取向 | 第33-38页 |
1、生态学理论 | 第33-34页 |
2、教育生态学理论 | 第34-35页 |
3、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 第35页 |
4、文化人类学理论 | 第35-37页 |
5、生态认识论理论 | 第37页 |
6、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 | 第37-38页 |
三、生态学视野下的生命教育本质 | 第38-41页 |
1、生命与生态 | 第38-39页 |
2、生命教育与生态环境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生命教育呼唤良好的生态环境 | 第41-59页 |
一、关怀生命的学校生态环境 | 第41-45页 |
1、学校空间环境的布局要兼顾公共性与私密性 | 第42-43页 |
2、学校规模要适中 | 第43-45页 |
二、涵养生命的校园文化环境 | 第45-50页 |
1、物质文化环境 | 第47-48页 |
2、制度文化环境 | 第48-49页 |
3、精神文化环境 | 第49-50页 |
4、班级文化环境 | 第50页 |
三、关注生命的课堂生态环境 | 第50-54页 |
1、教室生态环境因子对小学生命教育的影响 | 第50-53页 |
2、营建生命视角下的小学课堂教学 | 第53-54页 |
四、呵护生命的家庭生态环境 | 第54-57页 |
五、滋润生命的社会生态环境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附录 小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