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改革与社会发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11页 |
·课题相关的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 第17-19页 |
·改革的界定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春秋时代对改革的呼唤 | 第19-23页 |
·春秋时代总体形势 | 第19页 |
·晋国对改革的呼唤 | 第19-20页 |
·晋国改革大事综述 | 第20-23页 |
3 晋国上升时期的改革(晋献公到晋文公时期) | 第23-35页 |
·晋献公改革 | 第23-26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23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23-25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25-26页 |
·晋惠公改革 | 第26-28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26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26-28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28页 |
·晋文公改革 | 第28-35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28-29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29-32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32-35页 |
4 晋国低谷时期的改革(晋襄公到晋成公时期) | 第35-41页 |
·晋襄公改革 | 第35-37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35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35-36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36-37页 |
·赵盾改革 | 第37-38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37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37-38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38页 |
·晋成公改革 | 第38-41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38-39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39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39-41页 |
5 晋国恢复时期的改革(晋景公到晋悼公时期) | 第41-49页 |
·晋景公改革 | 第41-42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41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41-42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42页 |
·晋厉公改革 | 第42-44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42-43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43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43-44页 |
·晋悼公改革 | 第44-49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44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44-46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46-49页 |
6 晋国衰落时期的改革(晋平公到晋静公时期) | 第49-57页 |
·晋平公改革 | 第49-50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49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49-50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50页 |
·士匄改革 | 第50-51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50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50-51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51页 |
·赵武改革 | 第51-52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51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51-52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52页 |
·魏舒改革 | 第52-54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52-53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53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53-54页 |
·赵鞅改革 | 第54-57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54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54-55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55-57页 |
7 晋国改革对晋国发展进程影响分析 | 第57-67页 |
·对晋国改革的总体认识 | 第57-59页 |
·制度转变与晋国发展 | 第59-63页 |
·军事制度的转变与晋国的发展 | 第59-60页 |
·经济制度的转变与晋国的发展 | 第60-61页 |
·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的转变与晋国的发展 | 第61-62页 |
·国野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与晋国的发展 | 第62页 |
·法律制度的转变与晋国的发展 | 第62-63页 |
·晋国改革与三家分晋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