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20页 |
| 1 植物的抗病性 | 第10-18页 |
| ·形态结构与抗病性 | 第10页 |
| ·生理生化特性与抗病性 | 第10-18页 |
| ·酶与植物抗病性 | 第10-14页 |
| ·糖与植物抗病性 | 第14页 |
| ·可溶性蛋白与植物抗病性 | 第14页 |
| ·木质素与植物抗病性 | 第14-15页 |
| ·丙二醛与植物抗病性 | 第15页 |
| ·过氧化氢与植物抗病性 | 第15-16页 |
| ·抗坏血酸与植物抗病性 | 第16-17页 |
| ·叶绿素与植物抗病性 | 第17页 |
| ·酚类物质与植物抗病性 | 第17-18页 |
| 2 黄瓜白粉病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抗性鉴定材料 | 第20页 |
| ·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材料 | 第20-21页 |
| ·菌源 | 第2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 ·品种抗性鉴定 | 第21页 |
| ·组织结构抗性研究 | 第21-23页 |
| ·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23-30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23-25页 |
| ·POD 同工酶测定 | 第25-26页 |
| ·糖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 ·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 ·木质素(lignin)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 ·叶绿素(chlorophyll)含量测定 | 第30页 |
|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 1 黄瓜不同品种(材料)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 第31-35页 |
| ·露地栽培黄瓜不同种质材料的抗病性 | 第31-32页 |
| ·大棚栽培黄瓜不同种质材料的抗病性 | 第32-34页 |
| ·室内黄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 | 第34页 |
| ·8 个黄瓜品种抗病性的再鉴定 | 第34-35页 |
| 2 黄瓜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组织结构抗性 | 第35-36页 |
| 3 黄瓜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抗性 | 第36-47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 第36-40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 第36-37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37-38页 |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第38-39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39-40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POD 同工酶谱的变化 | 第40-41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糖含量的变化 | 第41-43页 |
| ·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 ·还原糖(reducing sugar)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木质素(lignin)含量的变化 | 第44-45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 ·不同品种接种后叶绿素(chlorophyll)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50页 |
| 1 黄瓜不同品种(材料)对白粉病的抗性 | 第47页 |
| 2 黄瓜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机理 | 第47-50页 |
| ·叶片组织结构与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 第47-48页 |
| ·叶片组织内防御酶活性变化与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 第48页 |
| ·叶片组织内糖含量变化与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 第48页 |
| ·叶片组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 第48-49页 |
| ·叶片组织内过氧化氢含量变化与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